长安城的朝阳很漂亮,阳光挥洒下来,在高低层叠的楼台屋檐上抹上了一层亮丽的光膜。远处也不知是谁家挂在檐角的铜铃,小巧光滑,在阳光下闪亮的刺眼。
一早上印瞳就来到林瑶的房间外,把她叫醒了。林瑶打开门看到印瞳的第一句话就是嚷着自己饿了,嚷的印瞳满头黑线。
林瑶已经能感觉到自己的七窍九脉正在恢复,但是修复之后必然还很脆弱,需要温养加强,再加上腑脏外伤,一月的修养之期是少不了的。
窍脉的愈合让林瑶的精神好了很多,再加上养伤需要的能量,林瑶的饭量也是蹭蹭见长。昨晚吃了三大碗饭,一早起来又饿……
林瑶的胃口好了,于是印瞳就变的很憔悴,因为他几乎一整天都在吃食上折腾。
一日三餐大鱼大肉不说,闲暇下来还要跑到街上买零食,搞得客栈的掌柜的夫妇二人都看的目瞪口呆,心想这两口子恩爱成这样还分房睡?完全没道理啊!听说是有伤,可是买那么多吃的,哪像是养伤,简直是在养胎吧?
但是掌柜的也就是那么一想,想完就算了。因为他很忙,他们的生意这几天越来越好,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他婆娘都没时间骂他,每天等忙完了腰酸背痛的也没心情和力气骂他了,于是他很高兴。
可当初调侃过林瑶的那个守城军士很不高兴,因为进城的人越来越多,队都排的看不到边了。每次轮到自己换岗的时候,军士就有种绝望的感觉,脸都黑的跟欠了一屁股债似的,惹得经过他的百姓都躲着走。
之所以人越来越多,是因为快到春华灯会了。
春华灯会缘起于千年前,传说当年时值仲春,大夏国的开国皇帝偶然兴起,便在傍晚登长安城楼眺望河山,只见春风日暖,草木繁盛,不由得高兴万分。又见夜幕降临,便道不如点起春灯,以人力继日,感上天所予万物生灵之德。
于是自此之后,每年春深之时,长安便一连点起三日灯火,全城如同白昼般通明,名为春华灯会,以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千年下来,随着夏国国力日盛,春华灯会愈加盛大,成为长安一道独特的风景。每至此时,夏国各地诸郡官员都会入京朝圣,感颂皇恩。诸国也都有使节或者游客不远万里前往长安城赴此盛会。
而春华之名虽然为世人津津乐道,但是各国来客和长安本地人在感受这座天下第一城于灯会之时的别样魅力时,倒是总会略过春华二字,直称为长安灯会。
印瞳来时也曾说过,来到长安也能顺便赏灯与会,领略一下长安城夜色华灯下的异种风光。
时至今日,今年的春华灯会还有几天就将开始,长安城内几乎是有进无出,人也是越来越多。来自各地的番邦使者、达官贵人、游人来客混杂于街巷之间,家家客栈旅馆爆满沸腾,酒肆青楼里尽是来自各地带着方言味儿的笑声和骂声。
而近日,皇室也下诏令,宫内也将派出皇灯车队游城,与民同乐。
而街面上,各式花灯霓彩更是不可计数,简直铺满了整座长安,全城百万百姓都在讨论或准备着即将到来的灯会。
坐在床边,林瑶便能看到,还只是上午,街上的行人就已经如同流水一般,摩肩接踵,来来往往。
林瑶一直扭头看窗外,目光灼灼。
印瞳看着她认真的侧脸,心中觉得好笑,说道:“想出去玩?”
林瑶冲印瞳睁着大眼,使劲点头。
印瞳愈加觉得好笑,问道:“看你对啥都好奇,就没见过这种场面啊?”
林瑶看着窗外行人如织,出神说道:“我以前是个杀手。”
印瞳不说话,林瑶喃喃说道:“从我记事起我好像就在训练,然后修行,执行任务。每天不是在谋划着杀人,就是在杀完人离开的路上——组织里的任务永远做不完,我都搞不清楚人们要杀的人怎么那么多——我不是那种善于伪装的杀手,所以大多的时候,我都是一个人安静的潜伏着,我见到的人要么是陌生人,要么是目标,从来没有机会像个普通人一样逛街游玩。”
林瑶忽然看了印瞳一眼:“也从来没有过一个陌生人给我做饭,什么都不知道就带着我来长安四处奔波,还买很多好吃的东西给我。”
印瞳嘿嘿一笑,眼中竟然有一丝慌乱,又在瞬间很好的掩饰下去,说道:“怪不得,从那晚到现在,很多挺平常的事情我就那么一说,你就老是脸红,原来是没经历过啊。”
林瑶继续目光灼灼的看着印瞳,多了些威胁意味。
印瞳赶紧转移话题:“那啥,你身体刚开始变好,先歇两天。实在想出去玩,就先忍忍,等到两天后就是长安灯会,晚上我带你出去玩,玩个痛快。”
林瑶目光一亮,鼓起小腮帮子:“真的?”
印瞳看着林瑶因为两腮鼓起来显得特别可爱的小脸,忙不迭的点头:“真的,真的。你想吃啥不?我上街去哈,看看有啥好吃的。”说着转身便走。
林瑶看着印瞳走的有些狼狈,简直是夺门而逃,瞪着眼愣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