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谢文东了找了不少关于嘎嘎山的资料。
嘎嘎山距离J市大约五十公里之外,从长白山山脉分支。
因为山高林密,偏僻幽静,而被世人所忽略。
深冬之时,山顶的温度更能低至零下二三十度,所以一入山林之上,必定积雪覆盖。
皑皑白雪盛下,嘎嘎山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言一批神秘的人带着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避难于此。
为免遭世人侵扰,这件宝物被埋入地下。随着时光流逝,已经没人知道,这个传说的真实可靠性。
倒是这个细节,被谢文东所带来的盗墓高手所看重。在这一行业里,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那些有名有据的传说,流传下来,必定有其原因,故十有**是真实的。
故此,很多人听到这一类消息时,都会在第一时间把它们几下,更有专门汇总此类信息的人员。
谢文东身边的盗墓高手一行七人,本来是八人,却不料在枪战中,一人被流弹射中。
而今连地都不能下,更别说是盗墓了。撇去此人不多说,七人的身份皆不简单。
他们从属各门各派,各山各道,如不是有谢文东,张繁友这样势力极大的人夹喇嘛(牵头盗墓),是断不可能聚集在一起的。
这些人门派不同,办事方法也不同。
因为各行有各行的规律,他们很多都瞧不起同行业的人,看不起他们的行事手段。
因为这个原因,甚至出现了初次见面,便爽然下杀手的事情。
在这里,简单的解释下这里面的原因,也可以说是普及下这个神秘行业的一些常识。
按照行事手段的不同,盗墓者分为五个派系。
这五个派系分为摸金门、搬山门、卸岭门、发丘门,逍遥门。五门之中,先介绍逍遥门。
逍遥门,这个名字听起来挺霸气,其实是这一行业中,最为低端的一门。
这一门的门众是最多的,但却是最没用的。他们没有多么厉害的盗术,也没有多么眼花撩乱的盗墓工具。
他们有的,或许只有一身的力气,一把锄头,一次可遇不可求的运气。简单的说,本身他们其实不是以盗墓为生。
打个比方,一个农民在那里犁地,犁着犁着,就发现了埋在地里的一个宝贝。
地里有宝贝的事,很快就在附近的几个村庄里传开了。
没有多做什么思想工作,附近几村的人老少齐出动,带着锄头,铁犁,出去挖宝贝去了。
这类人,其实就隶属于“逍遥门”。
解释了逍遥门,接下来的四门,就非常专业了。
因为从古至今,非常多人都信风水。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都有煤老板信奉风水,找井打眼靠风水大师;更别说当时并不发达的君主社会了。
当时,民众大多都相信有鬼神,时运这一说,有的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婚嫁,丧葬,乔迁、、、、几乎事事不离风水。
这种现象在普通民众中出现,更被历代君王,官员中所看重。
他们身前居要冲宝地,死后亦居风水宝穴。
陪葬品异常丰富的王侯,君王,更是挖空心思寻找“龙脉”。
如此现状,当然也催生出了“风水大师”这一职业的人。
在民国以前,这些体质,等级还保存相对完整。可到了后来***时的“除四旧”,除了“逍遥门”,“卸岭门”,其余靠盗墓为生的三门(发丘,摸金,搬山)基本上被摧垮殆尽了。
(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那是个动乱的时代,是个文物浩劫的年代。
为了邀功,一些疯狂的人甚至某些地主家价值连城的文物,当做垃圾一样毁掉。
珍贵的三角青铜鼎被炼铜,王羲之的画被当做废纸烧掉、、、、、
那时,能有闲钱买的人,无非是那些地主老财,万元户。
想着今天买来宝贝明天就可能被抄走,还有谁敢去犯上作乱,顶风作案。
在这种供远大于求的情况下,盗来的文物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日子就过不下去,更多的人便从哪个时候选择了转行,以此来聊以生计。
因为这样的缘故,四门之人或者说是四门的后代,剩下来的,已经少之又少了。
话题转到“四门”,剩下的四门分别为摸金门,搬山门,卸岭们,发丘门。
这四门又被称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岭力士、发丘将军。
有这样一句话,“发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术,卸岭有甲”。
摸金校尉,始于战国时期,精通“寻龙点穴”。在这一门中,能人异角非常多。
真正的摸金校尉都有一个像现代身份证一样的东西摸金符。
三国时代,曹操更是专门设立“摸金校尉属”,专门盗墓。盗来的文物卖掉之后,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