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马车之中,叶闲陷入沉思,毅然走出鱼龙镇,他寻找答案有二,其中一个已经基本证实,大唐非唐。而另外一个,则恐怕没有那么容易,甚至说有点不可能的味道,但他绝不可能放弃。
如今顺理成章的成为锦衣卫暗卫的一员,想来以后在京州城行事会方便许多,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另外误打误撞地成为了书楼管理员,算是额外的收获,要知道成为书楼管理员,便有了阅读书楼群书的机会。
如此二者相加,更利用叶闲寻找心目中的答案。
那么,便让叶闲安安静静做个书楼管理员,顺便打打铁,当当锦衣卫暗卫,寻找心目中的答案吧!
脑子里考虑些事情,马车飞驰,很快便来到某条京州城大道之上。
车门打开,叶闲扯掉头上的黑色布条,然后下车,发现视线所及,景色豁然开朗,让人为之眼前一亮。
却说京州城的格局较方正,京州城中心有祭天坛,祭天坛往东南西北分别有一条二十四辆马车可以并行的石板大道,笔直而宽阔,这四条道直通京州城东南西北门,也就是京州百姓口中的东方青龙门、南方朱雀门、西方白虎门以及北方玄武门。
祭天坛年代久远,乃是大魏帝国遗留下来的产物,据说乃是大魏帝国元年所兴建,占地近千亩,乃是大魏帝国祭天所在。但到了大唐帝国时期,大唐帝国的两代皇帝好像对祭天这事儿根本不在意,故这里渐渐沦为京州城一处特别景致。
祭天坛整个一片区域呈圆形,最外围乃是一片松柏围绕,往里有灌木丛,有各类奇花异草,再往里则是大魏帝国元年所采西北地区的汉白石砌成的宽阔广场。
广场中央,有一座四方形高台,高台有九层,最底下一层宽一百零八米阔一百零八米高八米,然后往上,每一层逐渐缩小,最高第九层宽十八米阔十八米,这便是祭天坛。
祭天坛以汉白石的结晶汉白玉砌成,通体透白纯净,其四周和栏杆上多有龙凤呈祥的雕刻,其第九层台之上,地面刻日月星辰、江河湖海以及刀耕火种。
叶闲早就听说过祭天坛的存在,此番既然路过此处,自然不会错过,从北拾阶而上,祭天坛第九层之上并没有多少人,想来京州百姓已经对此处司空见惯熟悉得不得了哦。
登上祭天坛定,叶闲习惯性地开始观察周围的人等,视线范围内有两拨人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一则是右手边站着一个穿着锁甲腰悬长刀的守城军士,想来是正在值班站岗维护秩序。
另外一拨人,则是在左手边,居中乃是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只见她上身穿着上好布料绸缎制成的合体衣衫,脚上瞪着双精巧的小牛皮靴子,在那里蹦跳着对京州城张望。她身边一左一右站着两个锦衣侍卫,这两个锦衣侍卫目光深邃,身体孔武有力,佩刀而立,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
其他则是十来个游玩的普通人等,有老者有大人有小孩,有穿着绸缎的商贾富人模样之人,亦有穿着粗布衣衫的普通百姓。
叶闲往左手边走去,因为左手边是东边,据说若天气好,可以从这里看到京州秦淮河著名的三百六十五连环香楼,但叶闲方才走了两步,注意到叶闲举动的那小姑娘的锦衣侍卫,便抬手示意,请勿靠近。
啧,这小姑娘看来非一般人等。在京州城这种地方,随便撞到一个人都有可能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三姑六婆七大妈之类的远房亲戚,所以在京州之地,大多人行事都比较谨慎,像这锦衣侍卫居然如此明目张胆地阻止叶闲靠近,必定是有所持。
叶闲微微一笑,也不介意,脚步略转。
接着,叶闲眉头微蹙,这整个祭天坛上感觉好像有些不正常,怎么说呢,好像所有的都很正常啊!心念电闪,叶闲脑子里猛然抓住些什么,没错,就是很正常,但是否有点正常过头了呢!
叶闲眼睛微眯,准备重新环顾四周,祭天坛上已经急变突生。
右手边一个穿着粗布衣衫的青年朝着那站岗的守城军士走过去,嘴巴上在说着些什么,仿佛是在询问,这守城军士身后,一个穿着绸缎的中年人迅速靠近,然后一指点中这守城军士的脖颈大动脉,守城军士毫无还手之力,瞬间瘫软到底。
与此同时,左边两个穿着薄袄子的小少年嘻嘻哈哈在追逐,二人正好追逐到那两个锦衣侍卫跟前,这两个锦衣侍卫眉头微蹙,但却没有制止这两个小少年,在他们看来,也许这两个小少年毫无威胁。
突然,这两个小少年好像是跑得太着急了,几乎同时一个趔趄,脚跟不稳就要摔倒下去,不偏不倚正好朝着两个锦衣侍卫倒去,这两个锦衣侍卫附身欲扶,但他们并没有看到这两个小少年已经从怀中掏出雪亮冰冷的匕首,然后借着倾倒之力,稳稳将匕首送入两个锦衣侍卫的胸口。
两个锦衣侍卫与站岗的守城军士几乎同时倒地。
同时,亦有另外三个做普通百姓打扮之人奔走如雷,出指如风,将祭天坛第九层上的其他人等纷纷点到,叶闲觉得应该静观其变,所以并没有反抗,故同样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