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镇是大唐王朝徐州十二郡之一的秦山郡防风城最南边的沿海小镇,小镇人口不足两千,镇上大部分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南海捕鱼、望夫山打猎为生,此间民风淳朴,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但是,民风如此淳朴的鱼龙镇百姓也有提防之人,那便是锦衣卫张放,张放吃饭不给钱、逛街顺手牵羊、夜踢寡妇门等等都是常有之事,也是张放兴趣之所在。
鱼龙镇乃是典型的已经烟消云散大魏朝格局风格,十字街道以东南西北命名。
在南街街尾有一处铁匠铺,不大不小的门面上挂着一块油漆斑驳的不大不小的招牌,招牌上有几个歪歪扭扭但看起来还挺顺眼的五个字:“公孙铁匠铺”。
叶闲推门而入,便看到大堂之中的中年人坐在一张太师椅上,悠闲的饮着早茶,清晨第一缕阳光从窗户撒了进来,打在中年人乱糟糟的黑白相间的头发及胡须之上,本来只有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看上去如同七八十岁老头般异常沧桑。
这也是叶闲叫其公孙老头的原因之一。
“公孙大叔,我回来了!”
兽夹被埋,仗着一柄竹弓辛苦了一夜,却毫无收获,叶闲空手而归。
“两手空空,小子,你可以啊!”公孙老头声音低沉有力且略带一丝沙哑,按照镇上唯一的红尘女子红袖姑娘的说法,他的声音有磁性特别好听。
不过在叶闲听来,便是故作沧桑的深沉装逼。
公孙老头的语气有些不满,叶闲微微眯了眯双眼。
公孙老头是个铁匠,是个普通的铁匠,叶闲曾这么认为。
但是,在叶闲成为一个合格的铁匠之后,发现公孙老头并非一个普通的铁匠,在叶闲一再旁敲侧击之下,不久前,公孙老头某夜饭后乘凉时承认,其独门锻造技艺“九折十锻法”并未传授给叶闲,他微醺着吹嘘说这“九折十锻法”乃是天下独一无二的锻造炼器的秘法。
听过公孙老头太多大话的叶闲,顿时对“天下独一无二”这六个字表示怀疑,并当面露出不信之色,公孙老头二话不说一脚将叶闲踹翻在地,狠狠说若你再有半丝怀疑就给我滚出“公孙铁匠铺”。
公孙老头姓公孙名简,叶闲从小便称之为公孙大叔,鱼龙镇上的居民则称之为老简。
从六岁开始,叶闲跟这公孙老头生活,整整十年,还是头一次看到公孙老头动怒且露出如此认真甚至有些庄严肃穆的表情,叶闲便知道这个“九折十锻法”必定是好东西,于是死磨硬泡要学。
独门技艺,公孙老头当然敝帚自珍,不愿轻易授人,但却若有若无地暗示说看看叶闲的表现。
自此,叶闲便真正卖身“公孙铁匠铺”。
打铁做生意、洗衣做饭、野味加餐等等,叶闲将所有的事情全扛了下来。
如此半年下来,叶闲隐忍坚持,但也许是受到昨夜杀人流血的刺激,不由嘴角一动,道:“公孙大叔,半年了!”
叶闲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明显,半年了,该够了。
公孙老头不以为然淡淡道:“小叶子,别忘了是当年是谁把你从一群抢食的野狗中捡回来的,别忘了是谁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别忘了又是谁供你吃供你住,传你打铁的技艺,以至于不像鱼龙镇那些愚蠢百姓一样,漂泊大海不知何时被卷入海底。做人呢,要知足,要懂得知恩图报!”
鱼龙镇男子只要年满十六岁,便会跟着长辈出海捕鱼,多有葬身海底者。
叶闲眉毛颤了颤,顿时那一丝火气渐渐消散,眉头渐平。
他从记事开始,便无父无母,四处流浪,露宿街头,与野狗抢食。
六岁那年,那群野狗狰狞凶猛,抢食不成就欲撕食叶闲,恰好公孙老头路过,将其捡回,并耗费莫大的力气将其从生死边缘拯救回来,即便现在,他身上还有许多犬齿印。
在公孙铁匠铺,叶闲身子骨渐渐壮实,于是跟着公孙老头学习打铁的技艺,不得不说叶闲在这方面有一些不错的天赋,不过十岁之时,他便能完成“公孙铁匠铺”所有的订单。
公孙老头说完之后,看了看叶闲,然后低头,饮了一口茶,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问道:“昨夜发生了什么事?”
叶闲闻言心头不由一紧,难道公孙老头知道些什么?
心底明白在公孙老头面前不可能隐藏什么心思,于是简单扼要地将昨晚发生之事讲述了一遍。
公孙老头闻言沉默。
叶闲亦沉默。
“败家子,你可知道一只捕兽夹至少值三两银子!就这样被你扔在荒郊野外,真是太浪费了。”
沉默了半天,公孙老头突然说道。
叶闲道:“捕兽夹是我自己打造的!”
公孙老头继续道:“你打造的又如何?难道不是用的公孙铁匠铺的材料以及工具?”
叶闲深知继续讨论捕兽夹毫无意义,岔开话题道:“大叔,你说张放武功如此之高为何却愿意驻守远海小镇鱼龙镇整整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