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前世还是今世,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位将军愣是凭借自己的赫赫战功,逐步从普通小兵逐步成长到叱咤风云的将军的,粟豫无疑就是人民军队中最为出色的代表。虽然此时仍处于战争期间,前世于1955年进行的授衔仪式,在今世尚未进行,但是,在新中国的一众领导人特别是李德胜主席心目中,凭借一连串连战皆捷的不世战功,粟豫已经俨然是内定的十大元帅之一。
这一迹象,从此次粟豫被任命为热河抗战前线总指挥一事就可见一斑,说明了党中央李主席对善于大兵团作战的粟豫充分的看重。
李德胜曾私下评价过粟豫,认为:“这位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将领有能力指挥更多的军队”。对于他高超而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李德胜更是不吝赞誉之词,甚至在后来徐蚌之战这场震惊中外的以六十万对八十万的大决战中,李德生甚至电示粟豫:“当机决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
在这次热河抗战中,粟豫无疑是再次迎战他军事生涯中又一个高峰,尽管面对的是强悍凶猛的侵华日军,在陆空火力均不占优势又被穷凶极恶的日军施以毒气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但粟豫还是展现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才华,调遣有方,进退有度,侵华日军激战半月也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再次证明了大兵团作战只有到了他手里才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相反,热河战局的失利,对于时刻关注战局进展的日本大本营而言,实在是一种在煎熬中无休止等待的耻辱,进入十月份后,日本大本营果断密令海军方面要在近期有所动作的同时,也以措辞十分严厉的口吻命令新组建不久的满洲派遣军司令官的寺内寿一大将,务必要在十月中旬前,彻底夺取热河之战的胜利。
对于寺内寿一其人,前世可谓大名鼎鼎,纵观前世整个二战期间,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大部分战役中,可谓到处都有这个疯狂军国主义分子的身影,特别是后来在担任南方军总司令,统帅25万日军5个月占领东南亚全境而受封元帅,可谓集殊荣于一身,日本战败投降后,虽然身陷囹圄,却侥幸地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受审前病死南洋。
说起满洲派遣军的组建,也是在热河之战遭遇挫折后,由日本陆军部提议的,因为日本大本营那帮头脑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们谁也没有想到,当初由关东军主导进攻的设想会进展得如此不顺利。当时日本陆军部就认为,派遣进攻华北的军队大部分皇军部队除了第六师团堪称精锐外,其他日伪部队的战力都是一般。而根据情报,中国人民军在热河投入的都是在中国解放-战争中的百战之师,特别是这支指挥官,是素有“常胜将军”美誉的粟豫。
所以,日本大本营方面开始重新调整,纠集了十七个常备师团中的第1、5、10、14、16这五个精锐师团,划入满洲派遣军的编制,在陆地大炮和空中飞机的掩护下,分别从滦平、平泉、隆化、丰宁和阜新五地发起凌厉进攻,同时,第20师团和第110师团以及酒井旅团、铃木旅团、河边旅团、本间旅团、骑兵第一旅团还有满洲国伪军作为总预备队也编入战斗序列。
敌军攻击力量的增强,热河前线作战的三野立即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特别是在设伏围攻第1师团时,未能竞全功,确实挫伤了各部的积极性,粟豫在召集军情会议后分析,部分人认为日军兵力大涨后锋芒太盛,宜避敌锋芒,不宜死守,横竖目前内迁工作已接近尾声,不如大踏步撤退,诱敌深入,择机再战,否则部队伤亡会很大。
这样的论调一出,马上就惹恼了三野中头号猛将许士友,他当即拍桌子大骂:“撤退?亏你们这帮王八犊子想得出来?整个华北平原一片坦途,就只有热河这里地形有利防守,小鬼子的机械化部队在这里不容易施展,咱们这要是一撤,小鬼子的大军就要蜂拥而入,到时可就更难对付!懂不懂?”
与前世的履历稍有不同的是,今世的许士友虽然少林和尚出身,武艺非凡,但是十余年的战争生涯中,并没有跟随张国涛,而是直接跟随李德胜主席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今世的他,同样是一位传奇人物。除了他的经历外,他勇猛刚烈充满无畏的“大刀精神”的个性最为让人津津乐道,每逢大战恶战苦战,他总是左手提着一把沉重的大刀,亲自冲锋陷阵,在他的带领下,部队士气如虹作战勇猛,而敌人总是见之丧胆弃甲而逃。
许士友一发声,韦国清、宋时轮、王建安、叶飞、聂凤智、陶勇、王必成、皮定均这几位战功赫赫的骁将们也纷纷表态支持,粟豫见状,当机立断,道:“同志们,虽然现在内迁工作已经进入尾声,但是,肯定还有不少的民众滞留,而且,我们后方的兄弟部队也在源源不断赶来,我们只要在热河这里多守几天,哪怕付出再大的牺牲,也要坚决挡住日军的猖狂进攻!”
就在粟豫精心部署战役防御计划时,各大前沿阵地纷纷打来电话报告,说小日本的飞机轰炸攻势又来了,而且规模不比以往,一次投入的规模达到了空前的三百多架,而且出动频率特别频繁,每隔半个钟头就是一轮,更让人愤懑的是,这些日军飞机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