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清朝时一个偏僻的山沟里,住着金氏一家。年迈的爸爸和大儿子两口子,还有小儿子,爸爸平时省吃俭用,到了两个儿子长大成人时,日子过得挺富裕。可是有一年爸爸忽然病了,请来很多名医也未能给治好。色爸觉得自个儿已经不行了,看着自己一手带大的两个儿子,心里总是放心不下,小儿子还未成家,他怕平时好吃懒惰又心狠毒辣的大儿子照顾不好弟弟。
临死前,爸爸吉把两个儿子叫在跟前嘱咐道:“你们两个都听着,我死后你们一定要相互体贴,和睦相处,不要让别人笑话你们。老大,你要照顾好弟弟,给他娶个好媳妇,让他过上好日子。”
兄弟俩表示一定照办。
爸爸吉去世后,弟弟更懂事了,起早贪黑地干活儿。可是,哥哥和嫂子却躺在炕上睡大觉,只是想吃想喝。
转眼间过了四年,弟弟也长成十九岁的小伙子了,哥哥总是让他下地干活儿,根本不想给他娶媳妇,更不想为他盖新房子。他们两口子整天呆在家里,吃的是好饭菜,可天天下地干活的弟弟吃的是哥嫂吃剩的凉饭和咸菜。但弟弟总是对哥嫂百依百顺,从未对他们发过脾气。
一晃儿,又过了四年,弟弟已经长成二十三岁的硬汉子了。到了这时,狠心的哥嫂想独吞家产。有一天,哥哥把弟弟叫上前儿说:“弟弟,我有一件事想问问你。”
“什么事啊?哥哥。”
“你说这个人世上许许多多人中,到底善者得福还是恶者得福呢?”
弟弟想了一会儿回答说:“哥哥,我看这个与善恶无关。个人能不能得福,得看他是不是勤劳。勤劳,就能过上好日子,反过来好吃懒做,总有一天会穷的呀。”
弟弟这么一说,哥哥绷着脸不乐意地说:“我问的是善与恶带来的结果!”
弟弟不知哥哥间这事的用意,觉得摸不着头尾就说:“依我看,恶者害人得利,眼前是能过上好日子,不过害人者终不能得好报!再说善者呢,虽然财产被人抢光,吃不饱,穿不暖,但没有欠良心债,所以会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终会有出头之日的一天呀!”
听完弟弟的话,哥哥气愤地说:“你这小子说什么?真不懂事!我看心恶者对自己是会有好处的,心狠毒有什么不好的?抢别人,不害别人还能过上好日子吗?反正比被人抢光好!”
“哪能呢?依我看人总是要行善。”
“什么?行行行,你小子既然喜欢善者,你也就行善吃苦头吧!”哥哥把话说出,嘴里还嘟嚷着。过了一会儿,哥哥又装出一副心平气和的样子说:‘“今儿个就说到这儿吧,不过你得记住,明天我们俩还要上街问一问别人到底谁说得对。”
“行,明儿个就问。”弟弟也不耐烦地答应了。
第二天清早,弟弟下地后,哥哥把三两银子装在兜里,出门到了村口的路旁,等来等去来了一个中年人。哥哥就装出很有礼貌的样子迎上前去说:“您来了,我想跟您请教一件事儿能行吗?”
那个人就问:“你想问什么事啊?”
老大说;“您说在这个世上行恶、行善到底哪个好?”
那人说:“那当然是行善好啦,不论对别人还是对自个儿都有好处。你说呢?”
哥哥眨了眨眼睛说:“您说的也有道理,不过前儿天我与别人打过赌,我说行恶者对自个儿是有好处的,那人却不承认。我俩就想在今个儿中午间一问别人,事到如今,您就帮我谗说吧!”
那中年人觉得很怪,但没有把话说出来,哥哥乘机从衣兜里掏出三两银子给他说:“今个中午,您就在这儿等我和我的伺伴儿吧,等我们间您时,您就说行恶者有好处,就拜托您了。”
到了中午,弟弟从地里回来吃饭,他把昨晚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哥哥等他吃完饭,说:“你还记得吧,今天中午我们出去问一问别人到底谁说得对!如果你说得对,我就给你娶媳妇,把家产分给你一半儿。如果我说对了,我就要你两只眼睛!”
听到最后一句话,弟弟先是一愣,但又想了想,咳,哥哥是在和我开玩笑呢,就答应了。
哥俩到村口等人。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人。哥哥急忙先跑上去打招呼说:“请问:世上行善者好呢,还是行恶者好?”
没等弟弟跟上去,那个人就开口说:“哎呀,这么简单的事还用问吗?当然越恶越是对自己好啦!”
弟弟听完不服,哥哥却挺乐地说:“谢谢您,谢谢您指教!”边说着边硬把弟弟拽回家。晚上,哥哥乐得又杀鸡又买酒,好象过年似的。
吃完饭,弟弟象往常一样,到屋里搓绳子,不知不觉到了深夜。忽然哥哥走了进来。“弟弟,你我之间打赌的事你还记得吧?”
弟弟笑着说。“哥哥您还在说笑话呀?”
哥哥却一本正经地说:“这不是笑话,是早已说好的。你听清楚,嘴是横着的,话可要直说,你我之间已经不必说了,我这就该抠你的两只眼睛了,马上跟我来吧!”
到了这时,弟弟才明白了哥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