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见圆融的态度还算诚恳,点头说道:“这是因为你的心在动。讀蕶蕶尐說網心动了,风才动,树才动。心不动,世间无物可动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道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回头是岸的真正深意就是让道兄你修好自身的那颗心啊!我就只能为道兄说到这了,至于道兄你听进去了多少,就看道兄你的悟性了!我相信,凭道兄你这么高的悟性和原有的道行,应该不是难事!”
此人说完就拿起一块鱼块哈哈大笑的安然的离开了这禅味禅画。
“心动,风才动,树才动。心不动世间才无物可动。不亏是当世活佛啊!道兄,多谢了!”圆融听后立即小有感悟,于是朝那远去的颠和尚鞠了一躬,深深的表示道谢。
圆法听后也颇有一番深深的体会,于是说道:“师弟啊,这位道兄在佛法上的造诣的确很深啊!不知这位道兄是哪位活佛?”
“道济!人们俗称他为济公,净慈寺得道高僧。”圆融回道。
“道济?济公?好名字,果真人如其名啊!师弟,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圆法听后问道。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得当世活佛点化,是我的福分啊!我以前太过于执着和看重这俗世间的虚名了。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了佛祖那句一切都是虚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到底有何真正的深意了!惭愧啊!慧心、慧天、慧福你们三人准备下,陪为师去一趟云义楼吧!”圆融感慨的吩咐道。
“师,师傅,去云义楼?”慧福惊讶的说道。
“对!准备下吧!为师明白了活佛之意。”圆融再次肯定道。
“是!”三人应道。
待三人刚刚准备好即将陪圆融一起去云义楼时,门外却传来了张泽的声音:“大师不必这么辛苦了!小子亲自来您这给大师赔罪来了!”
“张泽?他亲自来了?”慧天朝圆融圆法说道。
圆法圆融二人于是立即朝门外走去。
张泽见此二人亲自一道出来,立即诚惶诚恐的说道:“哎呀,小子怎么能劳驾俩位大师亲自出门迎接啊!小子受之有愧啊!”
“这是应该的!难得张施主在百忙之中能有空莅临本楼,本楼可是蓬荜生辉啊!张施主,请!”圆法客气的请道。
“两位大师请!”张泽亦回道。
“张施主,要不去老衲的书房坐坐如何?”圆融笑着提议道。
“既然大师这么抬爱,那小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张泽应。
“好!慧心,上好茶!”圆融吩咐道。
很快三人就来到了圆融的书房分别坐下。
“不知张施主此次亲自莅临老衲这有何要事啊?”圆融试探的问道。
张泽端正的坐着并面向圆融和圆法,道:“小子此次来贵地,是有一件事想向两位大师请教,不知两位大师可否愿意为小子解惑?”
“哦?张施主也遇到困惑了?张施主但说无妨!”圆融听后直接回道。
“好!小子听闻佛家一直都有六和敬的说法?不知这六和敬为哪六和敬?这六和敬又和……”张泽故意停顿着等候着圆融发话。
“张施主尽管说下去!一切无碍!”圆融笑着说道。
张泽见此于是接着说道:“这六和敬和和尚又有什么关系?不知俩位大师可否愿意为小子解了这个困惑?”
圆法圆融听完张泽此言,二人才知道原来张泽此子此次前来是为了商议和谈之事的。圆融原本打算自己亲自走一趟,没想到这张泽竟然自己先过来了,这张泽是在给自己和禅味禅画台阶下啊!
圆法圆融二人都已明白张泽来此的深意,于是圆法示意圆融回道:“张施主对我佛门之法看来也颇有研习啊!张施主且听老衲细细道来。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为了使这个小世界和睦、和谐、和平,先贤为寺院制定了“六和敬”的规则。而要使寺院安详和谐,井然有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理和”,即遵循我佛门教义,以涅盘解脱为目的;二是“事和”,也叫“六和”,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就是六和敬。至于这和尚嘛,其意思自然应是以和为尚,故名和尚。”
张泽一听,于是很虔诚的说道:“原来如此啊!小子解惑了!多谢大师的教诲!”
圆融也笑着回道:“能为张施主解惑,是我佛门的义务和责任。不知张施主还有何惑要解呢?”
张泽听后沉思了下才道:“这个嘛,俩位大师,小子想请教怎样才能达到这和谐之大成呢?
圆融听后冥想了一会,立即大悟的回道:“当年佛祖曾经手持一朵菩提花,示现诸大弟子。只有大迦叶破颜微笑。此中“菩提花”,代表一切现象的份子,一如大海中的一滴水,是汇聚大海的基础。正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草木。菩提是和谐,楼宇是和谐,微笑是和谐,庄严是和谐,相互之间相依相待,圆融无碍。”
张泽于是又立即道:“大师佛法超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