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寒门称王> 第三百零三章,英雄偏为渔家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三章,英雄偏为渔家翁(2 / 3)

满,也不敢冒天下大不为,去攻讦王刺史。更何况,现在王刺史有至尊亲封的开府同三司的权利,招兵买马名正言顺,这一点陶大人你比的起么?”

陶侃闻言,冷哼一声,却没有反驳。

令狐艾又道:“再者,幽州山高水远,江左的手就算想伸那么长也没有用吧?除非,他们肯出卖祖宗,勾结胡人来陷害我家主公,否则我家主公就无败亡之道。至于陶公您,虽有重兵在握,可如今杜弢叛军以大部被剿灭,你这支军队似乎已经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岂不是早晚引起别人的猜忌,如果你迟迟不作出决断,最后引得四方来攻,这不正说明您没有长远的打算与眼光么。”

陶侃听了令狐艾这番话,却是半响沉默无语,片刻笑道:“那依令狐大人你的意见,我是该解散荆州军,然后自缚向王大将军请罪了?”

令狐艾连连摇头:“哪到不必,我家主公说过‘一个人一件事是否有存在价值,要看他能不能参与进身边的潮流起伏,明哲保身固然可取,可有时候做出决断更有利于他的存在’,如果陶公没有壮志,只求自保,那我家主公这话您可以不听,但如果陶公还想为我大晋多出一份力,就应当尽快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继续犹豫下去不知道陶公以为如何?”

陶侃闻言,沉默不语,片刻道:“这真是王明扬说的?”

令狐艾对着北边一拱手道:“当然,我家主公虽年轻,但看事情的眼光,却连艾都要真心钦佩的。”

陶侃感叹一声道:“英雄少年,若如此说我的眼光还真不如他,其实我也是为朝廷和百姓考虑,否则手中这点权利我还真没看在眼里,能做一个江湖垂钓的渔翁却胜似现在的生活。不过,既然我现在蒙朝廷信任,的确应当上报君恩,下报黎民。可是陶某有一事一直想不明白,你家主公既然有意让我参与进琅琊王与王敦的争斗,可他又从中能得到什么好处?他这么做难道真的只是为江左平安,却无一点私心杂念么?”

令狐艾却正色道:“我家主公说了,兄弟打架怎么打都可以,但绝对不能让外人参与进来,而如果兄弟打架会引来外敌,那么这对兄弟就应该休战,一致对外;而且一旦江左混乱,得好处的只能是那些乱臣贼子,那样将影响道我家主公光复中原的计划,这也是我家主公唯一的私心吧?陶大人,你我皆为汉人,有些事情虽然明知不可为,但既然身为大丈夫,却也要尽力一搏”

陶侃面色一正,拱手道:“王明扬不愧是真英雄,这件事情做的的确光明磊落,让陶某佩服,我也曾想过北上匡扶中原,奈何江左形势如此,不能轻动,不过今日我听君一席话,却是决定劝解调停琅琊王和王敦的争斗,也算为我大晋万民谋福了;至于我和你家主公为盟的事情,我在三日内一定给你答复,令狐大人你看如何?”

令狐艾笑道:“大人高义,如此最好”

陶侃也哈哈大笑道:“走,我这里有几尾新钓上来的鱼虾,一会下山去我亲自做给你吃,你我吃酒作乐。”

原来陶侃这一声蓑衣斗笠,还真是去做垂钓翁去了。

“陶侃的心性的确非常人可比,也就是主公事先洞察先机,否则我怎么能劝动他?”

令狐艾暗自感叹,钦佩陶侃,也更钦佩起王烈的眼光来。

~~~~~~~

晋建兴四年二月,幽州章武郡掘鲤淀。

石勒的大营内,张宾说破王烈不固守瀚海城,而遁入掘鲤淀内的用意,众人顿时色变。

如果王烈真是想要以瀚海城为诱饵,吸引石勒大军攻打,那么这大营内的六万兵马,还能有多少活着回到襄国城?

信都城下的惨烈战斗痕迹,就算几日后所见也是满目疮痍,尸横遍野,让众家胡虏并将胆寒,如今张宾这样一说,顿时让营房内的温度书都降低了几分。

石勒看向张宾,眼中上过一丝不快,他并不怀疑张宾的话,相反在这次出征前后,除了在高阳县屠杀城内万余百姓一事上,他可以说是对张宾言听计从。

只是,他觉得张宾这话说的有点太直接,打击了众将的士气。

想到这里,石勒却忽然怀念起兵不算多聪明的王阳来,至少王阳的盲目乐观,对提升士气很有作用。

不过此次石勒出征,王阳却并没有随军,而是留守在襄国城。

在王阳留守一事上,石勒询问过张宾的意见。

张宾那时候已经觉得石勒不如以前信任自己,更怕回答不好因此石勒的猜忌,因此并没有当即表明自己的意见。

可是留守襄国城毕竟事关重大,等于把后勤保障和退路完全交给了王阳,张宾自是不甘心被王阳控制住后方。

可是张宾本身想留在襄国城肯定不现实,石勒出征岂有不带着他这个谋主的道理。

这个时候,张宾才悲哀的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如此信任张敬,大事小情都交给他处理,以至于两人一旦有了间隔,他竟然一时间无别人可用。

就算有可信的人,可是无论在政治和职位上都不能制衡住王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