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上的画都是出自小何之手的。”
《信江》杂志,发行量是很大的。肖遥也曾看过几期,那真是图文并茂。以前总觉得作画者离自己是那样的遥不可及,高不可攀,想不到他们就在眼前,肖遥心中立即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敬佩感。不多久,盛馆长就叫来了小何。一看小何,其实并不小,他年龄在三十左右。身材修长,双目有神,白皙的脸上长着一绺飘逸胡须。一看就是一个搞艺术的行家里手。
他接过画稿,认真地看起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肖遥的心在呯呯直跳,不敢看他的眼神。正忐忑不安时,就听到小何发出了评论:“嗯,画得还行,字也写得颇见功底。画中有书,书中有画,和谐相生,相得益彰。行,我看可以留下了。”
盛馆长一听此言,转身很和霭地对肖遥说:“小肖,你就把画放在我这里吧,感谢你雨中送画!”
书画展览如期举行,肖遥兴致勃勃地赶到县文化馆。心想,这是我初露锋芒的时候了。
正当肖遥满怀希望之时,失望也就不小了。他看遍了整个展出作品,就是没看到一张自己的画稿。他赶紧找盛馆长去问个究竟,谁知盛馆长却不在。他又去找小何,好像他们商量好了一起玩失踪,小何也不在。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理事的主,肖遥向他说明来由,他爱理不理的样子说:“你是会员吗?”肖遥纳闷了,不解地问:“什么是会员?”他解释说:“县成立了余干书画协会,书画爱好者只要每年交几十元钱,就可以成为协会的会员。只要成为了协会的会员,协会就会优先在县级文化馆展览他的作品,对优秀的作品,协会还会帮他推荐到权威杂志上发表。这次县书画展,有些会员的画都没展上,你不是会员的画就更勉谈啰!”
原来如此,肖遥不明白,画画什么时候也成了金钱的奴隶呢?他怅然若失,如一盆冷水,把他追求绘画艺术的欲望从头到脚地浇灭了。
在父母的一再催促下,一位少女闯入了肖遥的心扉。她叫谷兰,与肖遥同年,只是比肖遥大三天。据肖遥父母说,他们早年插队落户在鄱阳湖之滨的一个小镇——饶湖农场(离古楼乡不远),在肖遥他们还未出世之前,谷兰妈就指着肚子里的孩子对肖遥妈开玩笑地说:“我们的孩子要是同性,就让他(她)们结为兄弟姊妹,要是异性呢,就结为夫妻。”后来肖遥与谷兰在初中恰好同班,指腹为婚的事,总是让肖遥不敢正面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