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军被一网打尽,天下人还没来得及庆幸,惊天噩耗紧接着袭来。
大夏皇后连同刚出世的小皇子一并被狗急跳墙的叛军处死在了战场上,死状极其凄惨,萧锦甚至连五官都被毁去,堂堂大夏皇后,死无全尸,小皇子更是被乱军踩成了一团肉泥……叛军之凶残可想而知。
消息传出之后,天下皆惊!
幸亏宫里还有一个,朝臣们拍着胸脯松了口气,可这口气还没吞到肚子里,下一条消息又来了。
容晴所产之子被人投毒毒毙,其凶手乃是安乐王安插入宫中的内应容恨水!
容恨水乃是容晴亲父,虎毒尚且不食子,夏衍之竟然派遣容恨水对亲女下手,必是用了阴毒手段,其蛊惑人心的能力简直令人发指!
在这种舆论的引导下,加上前期夏衍为了补充定西军的兵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再扣上一个掀起内战的定论,堪称一鼓作气盖棺定论的典范。
这些举动无形中便替朝中那些尚且还在惶惶不安的墙头草们安了心。
连容恨水尚且如此,可见是安乐王善于使那惑人之术,当时他们的摇摆必定不是出自于本心!
这不过是夏望之万千手段中的小小一个罢了,偏偏还当真收到了奇效,暂且将因为萧珅倒台动荡的朝堂给暂且安抚了下来。
可怜容恨水,连名字都没露一个,好容易才在宫中站稳了脚跟,接下来却被夏望之当做鱼饵一刀砍了脑袋。
萧锦之事只是一个开始,另一个重磅炸弹接踵而来。
大夏首辅萧珅里通叛军,企图用虎符调动京畿守军彻底攻陷皇宫,待平叛后因事败畏罪自杀……这些企图一揭露出来,更是如同往沸腾的油锅里浇了一瓢凉水。
这萧后身死的消息自然是萧锦有意放出去的,可她没想到后来加上夏望之的推波助澜,将无论是墙头草还是萧党都统统推上了一条不归路。
谁若是在此时表示出异议,谁就是乱党!
无他,此乃民心所向,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儒生士子,统统全都炸了。
毕竟说起来,大夏这么多年正统,读书人们终究还是以入朝堂作为最高目标,可从没想过大夏会不姓夏,可这么一来,臣子反而还存了野心想逼宫?
好歹夏望之还算给太后和萧珅留了点颜面,没有将太后同首辅这档子腌臜事拉上台面,可谁让野史从来都是流传得最快的东西。
就算是夏望之不推波助澜,可他也从未阻止,早先放出去的消息越发的喧嚣尘上,彻底将萧珅踩到了泥地里,无论是名头还是名节,统统永世不能翻身。
众人原本以为这事件发展成这样也就差不多了,可偏偏这时候天子又昭告天下,说皇后没死,只是因受了重伤只得暂且寻了名医避世疗养,后位一直为皇后保留,此生再不立新后。
这话一出来,朝堂上再次炸了,这一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皇上是因为一下子失去了所有子嗣加上萧阁老的背叛所以失心疯了。
其实并非所有人都没有得到风声,但此时萧阁老的事情才刚刚过去,萧党之事还未进行彻底的清算,他们巴不得这件事越快过去越好,又怎么还会容忍夏望之再立萧珅的女儿作为皇后?
萧锦可是萧珅的女儿,那是手心手背连着的肉,谁会相信萧珅当真没留下半点东西给萧锦?
若是一旦留下了什么,又有谁敢肯定那里头一定没有自己的罪证?
萧珅这棵大树在倒下之前可谓枝繁叶茂,谁敢说自己当真没和这位权倾朝野的萧阁老扯上半点联系?
任何人现在只要和萧珅扯上联系,那绝对不会有半点好下场!
也正是因为如此,就算萧锦现在还活着,此时也只能是个死人!
若非萧锦老早就躲得远远的,还特意细心的消灭了所有线索,怕是现在就有企图保命之人杀到云南去了!
朝臣们自然在憋着劲企图扭转天子的想法,可奈何夏望之吃了秤砣铁了心,愣是坚持要昭告天下。
这位新君的铁血手腕终于在扳倒萧珅之后达到了顶峰,西厂也在夏望之的支持下再次恢复了前朝的繁盛。
可即便是这样,也没人能找到神秘消失的萧皇后。
萧锦,究竟去了哪里?
云南,大理。
萧锦最后的落脚点选在了大理,风和日丽,正适合萧锦这种觉得从骨子里都泛着阴冷的人好好感受感受人间的活气。
即便是离开了京城,可萧锦依旧觉得源自于宫中的那股子腐败之气萦绕在身边久久不肯离去。
当然,这和现在外头的“歪风邪气”也脱不开干系。
青浣苦着脸看了看门外,“娘娘,他又来了。”
“扫把赶出去。”
外头站着的正是那股子宫中“妖邪之气”的根源。
在战场上脱逃的夏衍在彻底绝了称帝的念头之后索性便动用剩余力量寻到了萧锦的行踪,趁着那时候萧锦还没跑远,踪迹扫除的没那么干净,远远的一路缀来了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