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纵横校园我怕谁> 第657章 :这对联写的真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7章 :这对联写的真好(1 / 2)

哎呀,这对联写的真好啊!也很长啊!罗明惊叹一声。

这就是功夫了,文字功夫,笔底文章,墙上名联啊!黄老师笑,还有……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这是九江白太傅祠联。枫叶句:取自居易《琵琶行》诗意,谓白居易在江州为官四年。枨触:感触,枨,南人以物触物曰枨。勾留:留恋不去。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唐仲冕题九江陶渊明祠联,祀晋代诗人陶渊明,祠址原在九江马回岭,1982年迁建于九江蔡家洼。门前句:陶渊明少有大志,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比,故而后人据此在其祠前种植了许多柳树,以示纪念。岭上句:陶渊明死后葬于九江马回岭,古称浔阳柴桑,是陶渊明退隐归田的地方,处士,隐居不仕之人,此指陶渊明。令彭泽,耻折腰,入莲社,欲攒眉,寄奴何罪?慧远何功?名教概沦胥,晋宋总非公世界;将抚琴,若无弦,或摊书,不求解,松菊吾朋,羲皇吾侣,馨香昭奕祀,子孙常恋旧柴桑。这是九江陶渊明祠联。莲社:亦名白莲社,东晋太元年间,僧人慧远在庐山东林寺创设白莲社,倡导净土法门,成为我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寄奴:是南朝宋的建立者刘裕的小名。名教:确定名分和地位的礼教。沦胥:相继沦丧。胥:相继。羲皇句:陶渊明《与子俨等疏》“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羲皇,指上古的伏羲氏,陶渊明不合俗流,抗心希古。故称。奕祀:隆重的祭祀活动,奕即大。柴桑: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人生百年,把几多风月琴樽,等闲抛却;是翁千古,问尔许英雄豪杰,哪个醒来。这是滁州醉翁亭联。侍金銮,谪夜郎,他心中有何得失穷通?但随遇而安,说什么仙,说什么狂,说什么文章身价?上下数千年,只有楚屈平、汉曼倩、晋陶渊明,能仿佛一个胸次;踞危矶,俯大江,这眼前更觉天空地阔,试凭栏远望,不可无诗,不可无酒,不可无奇谈快论!流连四五日,岂惟牛渚月、白纻云、青山烟雨,都收来百尺楼头。这是黄琴士题马鞍山太白楼。侍金銮:待命供奉内廷的翰林,金銮乃对翰林的美称,李白在天宝年间入长安时,曾为此职。

罗明笑,听着对联,可比上课还带劲啊!

可不!这是形象思维啊!孙老师笑,还有啊!谪夜郎:安史之乱后,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得失穷通:患得患失、权衡利害。仙:李白被称为“谪仙”。狂:杜甫曾说李白“佯狂真有哀”。屈平:屈原,名平。曼倩:汉代的东方朔,字曼倩。胸次:胸怀。牛渚:太白楼所在地的采石矶又名牛渚矶。白縇:山名,在安徽当涂。对那些名人题写对联纪念和怀念他们,是我们这些后人深受教育和启发啊!方峰海好像受到了很多启发样的说,那就是功效了,这对联的作用在显现了,孙老师笑,只偶遇文字流古今,对联存功绩啊!还有:司马迁乃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杜师雄是豪士,临祠大哭,至今草木有余悲。这是和县霸王祠联,在安徽和县乌江镇凤凰山上。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在此自刎。原有建筑等99间半。传说正式帝王方可建祠百间,项羽虽功高业伟,终未成帝业,故少建半间。本纪:指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本纪是史书中专门记述帝王事迹的篇目,项羽没有成为帝王,但司马迁却将其列入本纪之中,这反映了司马迁对项羽所作出的历史功绩的肯定。曲笔:史书中的一种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杜师雄:杜默,字师雄,北宋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其为诗多不拘泥于格律,所谓“杜撰”者,是也,但其诗境甚豪放,与石曼卿、欧阳修并称一时。临祠大哭:传说杜默凭吊霸王祠,怀古伤今,悲号痛哭。毕竟阿兄生负汉;可怜之子死依刘。此联为芜湖临江矶孙夫人祠联。只是骂个道打个僧,这这般这般,若毁圣谤贤,那还了得;不过吃口肉喝口酒,便如此如此,倘坏心毒胆,怎么样儿.此联为安徽宿松城隍庙联.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这是凤阳龙兴寺、台中宝觉寺弥勒殿联。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此为福州乌山琵琶亭联。长空有月明两岸;秋水不波行一舟。此为清朝林则徐题福州西湖宛在堂连。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这是林则徐题闽侯李忠定公祠连,祀李纲。李为宋高宗时宰相,著名抗金将领。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这是丘逢甲题厦门郑成功纪念馆连。

写得好啊!罗明说,我听了全身热血沸腾啊!

你很受鼓舞吧。蓉蓉看着他笑。

是的,读书人就是要这样的。孙老师说,还有:大笔淋漓,翰墨落人间,处处有屯山井水;遗言慷慨,山川怀故国,朝朝望京阙觚棱。这是台北于右任墓对联。大笔:引用唐代李商隐《韩碑》“坐退斋成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遗言:指于右任死前作诗曰“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充分表现了于右任怀念大陆之情。天地间有大纲,耿耿孤忠,守正朔以挽虞渊,只自完天气节;古今来为创局,茫茫荒岛,启沃壤而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