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纵横校园我怕谁> 第580章 :这将了他一军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0章 :这将了他一军啊!(1 / 2)

他啊,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的字的人偷着揭走了。临除夕,不得不又写了一幅。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半。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这样,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红火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到了新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对联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路人闻之,皆击掌叹绝。还有那个苏东坡自幼博览群书,才智过人。8岁时,曾因纠正老师的错误,令老塾师刘微之自惭形秽。11岁时,写了著名的《黠鼠赋》。从此,名闻遐迩,常常受到称赞。少年的东坡,有点名气之后,不禁沾沾自喜,有些飘飘然了。有一年除夕,他的父亲让他写一副对联。他乘兴写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并把这幅对联贴在大门上。几天后,来了一位白发老翁,他手持小书一本,说道:特来向苏公子求教。苏东坡看到有人上门求教,心里很欢喜。不料,接过老翁的小书,打开一看,不禁呆了,因为,书上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老翁笑道:请苏公子赐教。苏东坡顿时面红耳赤,只得认错:请老爷爷原谅,小生一时狂言。经过这次教训,苏东坡才明白,世界很大,学问似海,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他拜谢老翁之后便提笔到门口,在上下联前,各添两个字,把原对联改成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此,苏东坡立志发愤学习,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一代大文豪。

这将了他一军啊!罗明笑。

将得好!蓉蓉说,这一下,让他清醒了也虚心了。

人总是要经过挫折才能成长起来,很正常啊!孙老师说,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这个和尚也很有才学啊。我说。

和尚里面有的是能人啊。黄老师说,有个同名巧对李梦阳的趣事……李梦阳是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有《空同集》。李梦阳性格诙谐,非常爱才,常出联命对,借以考试后生们的才华。他在江西督学时,有一个童子和他同名同姓。在唱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联让你对,对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丢“梦阳”的人。于是他随口念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这分明是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和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同名作文章,以其名同人异,切合当时的现实。当然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马相如差得很多,言下之意是说李梦阳这个童子比不上他这位大文学家李梦阳。其实,李梦阳这个童子也很有才学,他略假思索即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魏无忌即战国时期魏国贵族“信陵君”,就是窃符救赵的公子无忌。长孙无忌是唐代大臣,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此联以其“无忌”,双关两人不要顾忌,李督学觉得有理,非常赞赏这位童子的才智,于是马上改变了态度。经细心考察,证明确有才能,于是亲自推荐,予以重用。

这个童子很不错的,这个李梦阳也很大度。以才取人。罗明说。

爱才是好事!黄老师说,有个凤头豹尾的趣闻。相传清代何绍基一次到长沙浏阳的南邦寺游览,正碰上该寺一位僧人圆寂。入寺之后,住持便请他写一副挽联。他想到南邦寺死了个和尚,便在纸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南邦寺死个和尚。住持一看说,此事人人皆知,何劳写到挽联中去。何绍基听了,略思片刻,便写道:西竺国添一如来。南邦寺,在湖南浏阳县。西竺国,指佛教发祥地印度。如来,是佛祖的名称。单是“南邦寺死个和尚”,确实平平淡淡,无足道哉,一续“西竺国添一如来”之后,笔力振奋,耐人寻味,确有凤头豹尾之效。有个相国小姐出难对选夫婿。相传古时有一位相国小姐,有点才华,立志要嫁一个才子。她选择的条件很特别:不论贫富,只要对出她的上联便可。她的上联是: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这个上联相当难对,因为“寺”和“诗”都用两个相联的字组合而成,“月”字则用“明”字拆开。“明月送僧归古寺”又是引用一句唐诗,最后还要用第一、二字组合的“寺”字作押尾。因此,上联贴出之后,一直过了三年,都无人能对。父母劝她不要再固执了,但这位千金小姐执意不从。父母拗她不过,只好任由她去。一天,一位姓林的书生上京应试,看见上联,觉得有趣,思索了一阵,便写出了下联,张贴在上联的旁边。他的下联是: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这比下联虽个别平仄不大相协,但也算是一比佳对了。相国小姐闻知下联,忙派人请书生入府,共商婚事。

嘻嘻……还有这样的巧事啊。蓉蓉笑着脸也红俩。

罗明跟她开玩笑,不好意思,是吧,到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