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紫紫穿着孝衣,把总经理蒋筹阳特意请到家里,特别邀请他作为筹办父亲丧事的核心人员。
她相信蒋筹阳的能力,如果这次她父亲的丧事能够得到他的全力帮助,那么问鼎公司因为苏金盛之死带来的阴霾,不但能够驱散,说不定还能够带来阳光。
蒋筹阳和苏金盛之间的关系自然非同一般。
他们俩一同打过天下,曾经有过共患过难,甚至共生死的经历。
创业之初,条件很差,风里来雨里去,饿着肚子干活是常有的事。
冬天冻得要死,也只能睡在四面只有几根柱子支撑,寒风凛冽的仓库里面,因为那时资金紧张,还请不起保安,加上工厂位置又偏,很怕货物被不法份子盗走或者抢却,两人白天是工人,晚上就是警察。
那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两人互相支持,被人欺负的时候,互相安慰,端的是情同手足。
因此,苏紫紫特意把蒋筹阳请来,提出筹办丧事这个要求。
她虽然知道,近几年蒋筹阳和父亲在经营管理上的意见有着不小的分歧,但父亲已经去逝,无论蒋筹阳愿意不愿意,冲着以前的情份,在这个非常的时刻,蒋也应该不会拒绝丧事筹办的邀请。
蒋筹阳当然没有理由拒绝,他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不过,苏紫紫又道:“蒋叔叔……,嗯……,现在不是在公司,请允许我像小时候一样,叫你一声蒋叔叔。”
蒋筹阳本以为苏紫紫在苏金盛去世以后,会完全崩溃,现在看到她冷静的处理苏金盛的善后事宜,颇觉意外。
这个他看着长大的小姑娘,一乍眼的功夫,就长大了,而且能够和自己面对面的谈条件,他还真有点不太适应。
蒋筹阳勉强笑了一下,道:“紫紫,你当然可以这样叫我,我还一直当你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你要是那么正式的叫我总经理,我还真有点不太习惯。再说,我和苏大哥的关系,你向来清楚。”
自从问鼎改成股价有限公司以后,蒋筹阳已经有若干年没有称呼过苏金盛大哥了,苏金盛去世以后,当着苏紫紫的面,他终于又叫了一声大哥,只是苏金盛永远也无法听到了。
至于原因,也不外乎就因为利益分配的问题。
这种事,古人看得最为清楚,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初公司改制之时,苏金盛经过三天三夜的全盘考虑,最终给自己留下了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其余的百分之六十五,给了蒋筹阳百分之二十五,剩下还有百分之四十,分配给了生产上的一些给公司做过重要贡献的管理人员,其中就包括那里就已经加盟问鼎公司的现在的韩厂长。
蒋筹阳认为这种分配极不合理,他当时认为苏金盛太过软弱,首先他认为苏金盛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才得到百分之三十五的的股份,就有点偏低。
除此之外,他对自己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更是不满,觉得这个比例与他做出的贡献严重不符。
他当时说:“大哥,你我二人加起来才百分之六十的股份,这样很容易在其他股东股份转让之后,造成公司管理权更迭,给公司业务发展带来的大的动荡。”
蒋筹阳担心其他股东一旦联合起来,根据相关法律,问鼎公司就可能成为别人的馕中之物,而他和苏金盛也许会出局。
况且,蒋筹阳一直觉得,公司的渠道几乎都是由他开拓的,销售业务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由他带来的,他的股份份额竟然还不如生产上那帮人多,虽然是平均下来,他们每个人的份额都远远比他少,但是,那帮人加起来高达百分之四十,还是让他觉得根本不合理。
在蒋筹阳看来,生产上的人有何德何能,分享这么大的份额,他们都是一群没有学历的大老粗,那些工作,谁都能做,根本没必要给他们这么多的利益。
苏金盛和蒋筹阳的观点完全相左,在他看来,问鼎集团的发展离不开公司的任何一名员工,每一个部门都极其重要,他认为生产部是一个公司最基础的工作,一个公司产品质量过不过关,就相当于一幢高楼的地基打得好还是不好,楼盖的再高,早晚也坍塌。
当时两人谁也没能说服谁,但由于苏金盛毕竟是问鼎的创始人,分配的权力自然都在他的手里,他就是一点不予分配,自己也说不出来什么,所以就忍气吞声,坚持了下来。
只是他一直对生产上那帮人一直在分享问鼎发展带来的巨大利益,心怀不爽。
后来,公司专注开发国际市场,苏金盛由于文化基础太差,对国际环境和国际贸易惯例不够熟悉,外语学习能力几乎没有,所以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不得不让蒋筹阳来承担。
蒋筹阳确实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初期,他也是连二十六个字母都认不全的人,后来好容易从海城对外贸易学校招来了两名初中中专毕业生,由于这两个新员工也没有工作经验,蒋筹阳虽有国内渠道工作经验,对国际市场却也不太熟悉,刚开始国际业务的开拓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