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魂归辽叶河> 第92章 春风沐浴七里坡(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章 春风沐浴七里坡(2)(1 / 3)

可那时候,肖国庆正在五里坪加工工业园区忙得不亦乐乎,他要力争在新的一年里开园生产。从建设到招商定位,他都要亲自过问。他从没有干过这么大的事业,只能用精力去消化每道程序的问题,许多人都说他在为难自己。他总是淡淡一笑地说:“那比为难别人好多了。”

当接到永平县到辽叶河的公路要开工的通知时,他立即决定回辽叶河。那条路,在他心里有着无尽的怀念和牵挂,他将手里的工作交代后,带着秋菊就向永平县赶去了。

在永平县城,辽叶河乡党委书记夏世平和乡长李云生亲自来接肖国庆,一路上,他俩边走边介绍公路的建设线路。

这公路所要经过的每个垭口、山岭、山湾早已铭刻在肖国庆的脑海里,那里的一草一木无不渗透着岁月的怀念。

走到伍家垭口时,夏世平说修公路时要挖掉那棵老苦楝树,肖国庆一下皱着眉头,昂起头朝树梢望去,心里不觉一沉,据说这棵苦楝树有几百年了,它既不结果,也无什么收获价值,可它在垭口上迎风傲雪挺立几百年,垭口下很远的地方都能看见它。它已成了一个地方标志。当挑夫们从县城出来,远远看见那棵老苦楝树时,心中就有了一个目标,暗暗地催促着步子,翻上伍家垭口,才能歇脚喝水。酷暑里老苦楝树下有凉爽的清风,让人如沐春风似的舒畅,它的绿叶下,挑夫们讲出了好多动人的故事。它见证了从永平县到万川市的繁荣兴衰。那时没有公路,这条路是唯一的交通要道,一路上的商贾、挑夫络绎不绝,路边的幺店子好热闹。这古老的苦楝树本身就是一个动人故事。

据说几百年前,这条路还未修成石板路,一个远脚挑夫因路太长,加之酷暑煎熬,当他爬上垭口时,挑子一放下地,就倒在路边累死了,垭口上一位姓董的农户就地将他埋在路旁。可他挑的货因未能按时送到目的地,而且人货全无,他家的房子就被老板占了。他老婆无助地带着两个孩子一路找了来,当得知男人就死在伍家垭口时,悲痛欲绝,不知咋的,天空顿时乌云密布,雷雨交加,母子三人在雷雨中绝望极了,只见那母亲朝天大叫:“天灭我呀!”她双手抱着两个孩子朝崖边冲去。

这时,只见头顶一道闪电掠过,一个炸雷劈头炸响,那母亲双手松开孩子,朝天撑了上去,要用双手接住那个炸雷,保护胸前的孩子。当雷过雨停时,母亲那双朝天撑着的手变成了一棵双叉苦楝树。

两个孩子一下蒙了,哭着到处找妈妈,是伍家垭口姓董的农户收养了两个孩子.后来,两个孩子长大后就在垭口上摆起了幺店子,为过往的挑夫提供免费茶水,随着那棵苦楝树的长大,他们还在树下修了石桌石凳,让过路行人在树荫下歇息。

正因为路过的人都把苦楝树当作一个地标,并享受它的绿荫,才使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当年,肖国庆在树下第一次听见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还沉甸甸地问着,她咋变成苦楝树而不变成黄桷树或其他什么树呢?人们笑他不谙人世间的疾苦,那挑夫是世上最苦最累的,他累死在垭口上,老婆的血和泪都是苦的,所以她才变成苦楝树,为挑夫们遮阴歇脚。以至于后来他们的儿子长大后,开幺店子为过往行人端茶送水不收钱,都是因为那棵苦楝树在教诲着他们,后来,垭口上董家幺店子的主人也成了很有名的善人。

此刻,肖国庆围绕着苦楝树转了好几圈,最后十分认真地对夏世平书记和李云生乡长说道:“宁愿让公路绕一下,也要留下这棵古树,因为它已成了伍家垭口几百年的标志。”夏世平却说道:“那要多花钱的。”那语气也同样严肃。

肖国庆截过话头:“钱的事由我负责,还有董家幺店子的老宅不能拆,而且还要重新修缮,它是这条路上见证岁月的文物了。”夏世平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金竹岭比以前更加青葱翠绿,退耕还林后,整个金竹岭的旱地都种上了松树和竹子,现在已经成林了,整个山岭让人格外赏心悦目,让肖国庆有一种新奇的感觉。

岭上那棵老槐树依旧像把大伞似的挺在那里,快要落光叶子的枝干显得格外沧桑,山岭上那一排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木屋,好像一位摇摇欲坠的老人,已经有些歪歪斜斜了。

肖国庆抚摸着老槐树,心里涌起无限的感叹,他不知多少次在它的树荫下享受着它的庇护。

夏世平介绍说,这金竹岭要挖下去近十米才能让公路通向七里坡,老槐树、老木屋也逃不了被挖掉的命运。

肖国庆有些焦虑不安地问:“不能想点别的办法吗?非挖掉不可吗?”夏世平无奈地点了点头。

肖国庆走到山岭的崖边仔细地看了看山岭前后的地形,问道:“能不能挖遂道通过金竹岭?”

夏世平显得有些迟疑地回答:“挖遂道不是不行,是因为工程总造价会大幅度增加。”

“增加多少?”肖国庆紧接着问。

“上百万元。”李云生看见夏世平面有难色,便抢着回答了。

肖国庆站在他俩面前,肃然地说:“金竹岭被挖掉会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