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玉梅儿子的介绍下,秀芝在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永春苑工地上打工了。那工地可大了,听说要建几十万平方米的房子,工地上有近千个建筑工人。秀芝被派到钢筋组,每天的工作就是将盘元钢拉直,还有就是将螺纹钢弯成不同的形状供钢筋工绑扎或焊接。
秀芝感到在建筑工地干活比在餐馆干活好多了,这些建筑工人性情直爽,说话直率,她的心情一下好了许多,可就是住的条件要艰苦些,全是工棚连铺,秀芝没有在乎这些。在工地上没干多久,她就得到了人们的尊重,有的叫她秀嫂,有的叫她秀婶。她做活儿总是比别人多,也最能体谅别人的难处,缝缝补补、洗洗刷刷的事,她常常帮着大伙做了。工友们有个头痛脑热的,她总是拿出赤脚医生的本领,无私地帮着大伙。渐渐地,无论老的、少的都叫她秀婶了。
那一声声秀婶,其实是工友们对她的尊敬和爱戴。她工资不高,但很节俭,更善于合理花钱,每个月都按时给儿子和肖国庆寄钱。
大伙知道她有个儿子在北京上名牌大学后,无不赞誉她有福,夸她教子有方,她总是报以开心的微笑,心里的欣喜溢满了整个面容。
钢筋工里有个小伙子叫王兵,他对秀婶不知咋的,从看见那天开始,总感觉秀婶像谁似的,对秀婶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当他知道秀婶是来自永平县时,他心里察觉到了什么,时常不眨眼地看着秀婶,好像在回忆什么。
秀芝也将王兵当孩子一样待着,尽量给王兵一些关照。王兵主动地向她讲起了自己的家事。
王兵家在崇山峻岭中的尖山村,他年幼时父亲进山挖药坠崖身亡,母亲一人将他和妹妹王红带大,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兄妹俩养大后,却落下了一个哮喘病,每到冬天就要大病一场。为了给妈妈治病,家里已穷得连过日子都很难了。后来,他随着邻村的叔叔来到南方打工,第二年,又将妹妹王红带了出来,他们兄妹俩挣的钱将妈妈的病也治得好多了。
秀芝十分感动地夸他兄妹俩有孝心,说以后会有好报的。
王兵好几次都高兴地说要将妹妹王红带来认一认秀婶,让秀婶教妹妹一些做人的为人之道。帮助那性情急躁的妹妹改变一些脾气。
王兵还没来得及将妹妹带来见秀婶,就发生了王红与陈金凤的斗殴案件。
王红被关押后,王兵急得坐立不安,秀芝不断地安慰着他,劝导着他,说要陪他一起去看看妹妹。
当秀芝看到《东临都市报》登出了那篇让人感伤的文章和秋菊躺在病床上流泪的照片后,秀芝忽然一下怔住了,嘴巴微微地颤抖了几下,两眼紧紧地盯着那报纸上的照片,像是要看穿了似的。她眼里泛起了泪花,一会又摇了摇头。
王兵看见她那样感伤的情形,心里也跟着沉重得好难受。
自从秀芝看了那篇《本是同命人,相煎何太急》的文章后,她失眠了,她感觉了一种无形的牵连,让她对那照片上的姑娘有种说不清的怜悯,并有一种想帮帮她的念头,这念头怎么也消除不了。她找到了王兵,要求去看看那位受伤的姑娘,可王兵一直说要等到妹妹出来后才一起去,不然秋菊会担心的。
“秋菊?”秀芝十分惊异地问。
“对呀,她叫王秋菊,是我们一个村的姑娘。”
“王秋菊……王秋菊”。秀芝自言自语地说了几句,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自在地摇了摇头。
王兵被弄得摸不着头脑了,他缓缓地说:“秀婶,你真是个好人,那么有同情心,等我妹回来后,一定带您去看秋菊。”秀芝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可后来一段日子里,由于抢工期,大伙每天都加班加点地干着,王红出来后,王兵也只过去看了一次,而且时间都很短。
工地上一直加班到几栋楼封顶后才稍稍松了点,这时候,夏天就快结束了。秀芝却没有忘记要去看看王红和秋菊的事,她问了王兵好几次,王兵才答应说抽休息时间去看看妹妹和秋菊。
陈金凤被释放出来后,每天都要去医院看望秋菊,王红还主动向陈金凤道了歉,让陈金凤感动得直掉泪。“都是穷苦人家的妹子,哪用得着那么怨对怨呢?”秋菊的这句话让王红潸然泪下。
陈金凤和王红之间的释怀,也让秋菊心里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虹天电子厂老板王志刚针对陈金凤与王红化仇怨为玉帛的事,专门组织了一场交心谈心会,让她俩在会上坦诚地沟通着、交流着,她俩有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秋菊让她们懂得了相互关爱,相互关爱是人与人之间能快乐相处的根本。
王志刚老板在心里油然升起对秋菊的尊敬,媒体对王志刚老板的交心会还进行了报道,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秋菊伤愈出院那天,王红、陈金凤带了一帮姐妹去医院接她,当秋菊跨出医院大门时,只见王志刚老板拿了一束鲜花也来接她了。
秋菊一下脸红了,往后退了几步,姐妹们将她往前推着去接王志刚老板手中的鲜花,她说什么都不肯去,最后,还是王红替她接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