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魂归辽叶河> 第23章 招生办的隐情(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招生办的隐情(1)(1 / 3)

黄国忠平日是不喝酒的,就是节日里喝酒也很节制。那天晚上,他与冉广兴边聊边喝,几杯酒下肚,他说话就有点结巴了。

“老冉啊,这次你不救我了,你也救不了我了,我也不想要你救了。”

冉广兴一听这话,酒就醒了一半,诚惶诚恐地说:“老书记呀,您这话可折我的阳寿了,陈永川这件事我确实力不从心啊!我若昧着良心将他推荐到公社党委,光明大队的乡亲们会活剥了我的皮。”冉广兴低下头叹了一口气,“若那样做,天理难容啊!”

黄国忠摆摆手:“老冉,别说那些话了,有的事不是你的肩膀能担得起的,这件事你别上心了,我心里有准备,咱说点其他的吧。”

黄国忠端起酒碗与冉广兴碰了一下,猛地喝了一口,胡子上也沾满了酒珠。他用手一抹,“老冉呀,你觉得这二十多年来最开心的是哪一段时光?”

冉广兴眉头一皱,稍稍想了想:“老书记,您是想听真话还是……”

“当然听真话,你别怕,咱俩今晚就放开胆子聊一聊。”黄国忠已有些醉意了。

冉广兴无不感叹地说:“老书记,土改那阵子是咱最开心的时光,那会儿,大伙有了一块自己的土地,多开心啊。那时我们都很年轻,不分白天黑夜地苦干,没觉一点累,总有一股往上冲的劲。人心齐,泰山移,做什么事都一呼百应。那几年里,家家户户都要杀猪过年,日子过得还真有点社会主义了。可后来一搞成人民公社三级核算制,田地归集体,日子就不如刚解放那几年了。”

黄国忠已醉眼半眯地望着冉广兴,不断地点着头。

冉广兴也越说越有劲,“老书记,大炼钢铁那阵子,咱大队的山林几乎都砍光了,金竹岭的竹子也差点绝种了,光明二队的沙子坡也是那几年形成的,哎……”冉广兴叹息着垂下头,那浓浓的感伤溢在脸上,“老书记呀,是您将我培养成一名党第十二章招生办的隐情员、一名支书,我不应该在您面前讲这些的。”

黄国忠摇着头:“我今晚就是和你聊心里话的,你别顾忌,待会儿我也会讲的。”

冉广兴闭了一下眼睛,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老书记,三年自然灾害那景象,我现在想起都怕呀。饿死了多少人啊,光明七队陶开贵从我家门前路过,要了一碗水喝,我老父亲的水还没递到他手上,他一下坐在石碓窝里就死了,连一句话都没说出来,吓得我老父亲大病了一场。那是活生生地饿死了,要是生产队的公共食堂再拖两个月解散,也许我也饿死了。当时我的脚肿得发亮,走路都很吃力的。”

冉广兴停下来,端起酒碗,喝了一大口酒,又说:“公共食堂解散后,还真又过了几年轻松的日子。可还没来得及回味,什么‘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又开始了,我现在都没搞明白刘少奇咋就一下由国家主席变成了叛徒,那几十年就没有看出来?

那城里的人还动枪动炮地打仗,毛主席咋就不管一下呢?您看县政府那么多东西被一把火烧成灰,多可惜呀!那林副统帅在天天祝他健康,就稀里糊涂地摔死了。这还没闹完,又让这帮城里的年轻人到农村来折腾,像李勇、肖国庆这样的人来了,倒还真是为生产队做好事;陈永川、龚树林这样的知青到农村来添了多少乱呀!”

黄国忠将椅子挪到冉广兴旁边,“老冉啊,那些好日子让我至今想起都开心,这二十多年一晃就过去了,也许是人老了,最近我老是想起过去的事。我将解放以来每位县委书记都回想了一下,也将辽叶河公社这二十多年的事也想了想,心里总像是在打铁似的,那么使劲,却越打越费劲。每次运动都将铁烧得通红灼热,一阵铁锤打下去,那原本成型的东西又变成了另一种形状,一旦冷却下来,就再也打不动了。

人们脑子里的疑问还未清理,另一个疑问又来了。一个个疑问在叠加着,就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你看这‘文化大革命’,还真不知何时是尽头。”黄国忠叹了一口气,低下头喝了一口酒,看了一眼醉意蒙胧冉广兴,沉默不语了。

俩人又默默地喝酒。黄国忠用手碰了冉广兴一下,“这些日子里,那些县委的老书记们在我脑海里像电影一样晃过,可我真怀念刘秉华书记。你记得吧,三年自然灾害时,看见一群孩子抢公共食堂猪食里的烂胡豆时,他潸然泪下;碰上回龙大队三队队长伍显晶的老婆饿死在食堂门口,他伤心地流了泪。回到县委,他亲自写信上报中央,反映了集体食堂饿死人的情况,中央批转到了万川地委,地委让他停职检查了近一个月。可永平县是万川地区最先下放食堂的县,比其他县早了三个月,可救活了不少人啊。不然,你冉广兴也许还真没有了。”说到这里,黄国忠哽咽着,“可后来刘秉华书记被降为副书记。更没想到‘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打倒了,造反派斗争他,侮辱他。他在国民党的监牢里都那么坚强,从未畏惧过,可在自己党发动的运动面前他受不了,跳楼自杀了,好惨啊,他可是在艰难的敌后打了多年游击战的老八路啊!”黄国忠的泪流到了脸颊也没抹一下,“当年,我一个杀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