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明末皇帝分身> 第二二六章 钢铁的价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二六章 钢铁的价值(3 / 3)

身健体”、“培养团队精神”为理由。但是,却是增强了特区全民的军事素养,一旦遇到紧急的战争状态,特区随时能够从2o万人口中,抽调出5万青壮年,最快度完成扩军。

这种动员力,也是来自于工业化集体劳动,和近代化的学校生活。

用肖图白的眼光来看,工厂的管理模式与军事是非常接近的,工人稍微适应一下,就是合格的火器时代的优秀兵员。

学生情况也类似,城市中近代化学校,和军营的氛围也较为接近。而学生兵,在后世稍微鼓动一下,就能够成为精神狂热、悍不畏死的军人。

以后世的德国纳粹兵员而言,一个德国纳粹兵,能抵得上三名苏俄兵或者美国兵。原因就是德国的士兵人均受教育程度高,不少都是年轻的学生。用思想煽动的手段,很容易将青少年学生的战斗力,鼓舞到越成年人的程度。

而中国的近代史上,清末民国很多次的革命,经过思想改造的学生被武装起来后,其战斗力比之职业军人更强。这也充分证明,新式的学校,里面蕴含着极高的军事动员潜力。

当然,战争来临后正规军可以应付,则用正规军对付。敌人数量过多,正规军法应付时,开始动员一些非军工体系的工人加入军队。如果动员了工人,也法应对战事,那么杀手锏——先洗脑,再动员学生军!狂热的学生军,想必不会逊色皇家新军。

当然了,能不动员学生兵最好。因为,特区的学生,进行了一些数理化启蒙,最能挥其用处的是工厂、实验室,而不是去战场当炮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