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明末皇帝分身> 第一四六章 手持钢刀九十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四六章 手持钢刀九十九(3 / 4)

大量伤亡。激发了凶性,勇猛的冲到阵前.......距离五十步!

“准备!”

“举枪!”

“开火!”

皇家新军如同上了发条的钟表一般,流畅至极的发出了攻击。

“砰砰砰砰砰......”

两千多发子弹。形成弹幕向着敌军扑去,瞬间杀伤百多名鞑子。

接下来,民兵方阵如同潮水一般。主动的迎向鞑子骑兵,长枪兵开始兴奋的吼着:“向左刺!”、“向左刺!”

蒙古鞑子们呆住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天啊,居然是天津的皇家新军!4000人就杀的扬古利一万两千大军溃不成军的皇家新军!”

“天啊,那支魔鬼军队追来了!”

“逃命啊.....”

这些经历过宝坻县大败的鞑子,将恐惧传染给其他的鞑子。于是,蒙古人疯狂的逃命了......

“杀鞑!”

“追击!”

皇家新军、民兵部队,开始如同爆发的山洪一般,向鞑子汹涌扑去。大同镇、天雄军将士,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感觉到难以置信!

蒙古鞑子.....就怎么被皇家新军赶鸭子一般的驱赶?

严格来说,蒙古人的战斗力并不逊色满清八旗兵。在过去两百多年,明朝的边患向来的蒙古部落引起的。

只不过,明朝中后期。蒙古人比较强势的大部落,皆被戚继光打残了。使得蒙古人成为一盘散沙,百年以内不足以威胁大明。然而,蒙古的一盘散沙,给予了辽西起兵的满清一个巨大的机遇,通过分化、打击手段。满清吞并了蒙古。

在大明边军来看,蒙古人的战斗力,其实与满清八旗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眼下这些蒙古鞑子遇到了皇家新军,居然这样怂了,如何不让众军感觉到一股子吃惊。

一名老兵兴高采烈的唱起明军中流传很广的《红巾军歌》: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懂得唱这首歌的士兵,纷纷开始唱了起来。而更多的士兵,则被这红巾军歌所吸引。这个军歌,有着划破时空的力量,令人想起了元朝末年,无数的仁人志士,持着钢刀,杀尽胡虏,将不可一世的蒙元,驱除了中原的壮举!

事实上,《红巾军歌》在大明朝士兵的心目中的感染力,大约相当于是后世共和国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带给人心的鼓舞力量。

整个大明将士们纷纷唱道: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杀啊!”

“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大同镇士兵、天雄军,开始尾随着皇家新军的脚步,追杀蒙古鞑子。众军一直追杀了5里,再次歼敌3000人。残余蒙古鞑子,仓皇逃到了阿济格主营方向。

而村中,这支蒙古鞑子遗留下来的钱财、俘虏众多。各路兵马兴高采烈的清点各类物资。战马、牛羊、盐、金银,还有不少被解救后喜极而泣的妇女们。

对于战利品的分配,皇家新军比较大度。主要是看到天雄军、大同阵士兵,穿着比较破残的衣服,脸上皆有菜色。显然,他们皆是长期饿着肚子去打仗,这种状况下,令皇家新军的士兵们深感同情。于是,粮食、盐、布匹、金银类,大约价值180多万两的战利品,皆是让给了天雄军、大同镇的士兵去分配。至于那些弓箭、刀枪之类的破烂,皇家新军更是连多看一眼的兴趣也缺乏。

皇家新军仅仅提出,需要葛沽经济特区需要劳动力。所以,解救的大明妇女们,无家可归,愿意去葛沽做工的,皆是带到葛沽。在皇家新军的大度下,天雄军、大同镇不少士兵,个别人对于这些妇女们垂涎三尺。但是,最终也不敢做过分的事情。

而作为军事将领王朴、祖宽两人,也纷纷和肖白浪、张瑜套近乎,询问皇家新军的练兵之道。

对此,肖白浪等人也并不藏私,悉数讲解。但是,很快王朴、祖宽就摇头了,皇家新军的战斗力,是建立在庞大的后勤支撑的基础上,也就是烧钱养兵。

天雄军、大同镇一部分朝廷拨给钱粮,一部分自己屯田养兵,根本没有条件,彻底的模仿皇家新军。

但是,知道天雄军、大同镇的将领开始知道了——1、多操练,每天都要保持最基本的队列、体能、技能训练。2、多吃肉,没有肉食补充,练兵是无效的。3、多实战,强军是打出来的,越存在保存实力的心理,实力越弱。4、身后事,所以士兵伤亡,皆能有充足抚恤,解决了士兵这些顾虑,才能让军队敢战、能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