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明末皇帝分身> 第七十二章 丰收(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章 丰收(三)(2 / 2)

并不是保守的“产量倍增”,而是能够起到增产三四倍的肥效。后世所谓的倍增,是指肥效比传统的堆肥要增一倍以上。

而明朝除了少数精耕细作的田地用粪便施肥之外,大多数的田地是没有条件施肥的。亩产倍增三四倍,这是与没有堆肥的田对比。

5.4万石水稻按照市场价,价值16万多两银子。而4.1万石小麦,也能够值5万多两。当然了,稻和麦作为主食,正可以满足葛沽镇5万的人的粮食自给。所以,米、麦是不会拿到市场中销售的。

至于2万多斤的棉花,直接卖给皇家纺织公司,算作1500两银子。

目前,准备对市场销售卖钱的,主要是马铃薯和红薯两大高产作物。

按照以往的市场价,马铃薯一石可以卖5两多银子。不过,那是在马铃薯每年只有不到万石流入市场,物以稀为贵才卖的上那种价格。

眼下马铃薯丰收,达到了140万石,而大明的百姓还未接受马铃薯作为主食,仅仅是当做是混搭着尝鲜的蔬菜。

市场有限的情况下,大量销售的话,肯定会价格大跌。

但是,肖图白知道,无论怎么跌,马铃薯也属于粮食。明末天灾的情况下,哪怕是最差劲的粗粮,批发价也是达到每石1两银子左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