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午,何育华提到了,他收购了rì本一间动画公司,打算发展台湾的动画产业後,范社长说道听到何育华收购了一间rì本的动画工作室,范社长也很是佩服,想当初,他跟何育华一般大的时候,还在努力模仿rì本漫画家,千页彻弥的风格,为自己的漫画而努力,现在何育华已经考虑到改编动画得事情了。
只是,要收购动画工作室的话,其实台湾也是有很优秀的动画工作室的,何必舍近求远,何育华对於台湾动画的印象很薄弱,印象中,台湾根本没有什麽像样的动画工作室,当然不是完全没有啦。
何育华比较有印象的大概只有民国90年(西元2001),chūn水堂(不是卖珍珠nǎi茶那个)制作的阿贵动画,利用网路来船,获得很高的人气。除此之外,偶尔会听到一些台湾的动画公司,制作了些什麽动画片。除此之外,台湾的动画片都是rì本,不然就是美国来的。
看到何育华对於台湾动画产业的不了解,范社长这位前辈,为何育华大概讲解了一下,台湾动画产业至今的发展。
虽然,台湾动画产业,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52年年,赵泽修经卜立辉神父推荐到美国好莱坞进修动画。赵泽修回国後在光启社成立动画部,开始创作台湾动画。第一部制作的动画是民国58年(ac1968年)出的《石头伯的信》,及次年又推出了《龟兔赛跑》,赵泽修也因此被称为「台湾的华特·迪士尼」。民国59年,由於经费因素,动画部关闭;於是赵泽修离开光启社,创立泽修美术制作所,继续创作广告、社教宣导片,这也是台湾早期专门培育动画人才的机构之一,但是在年底制作所却因为赵泽修赴美而结束。
格年,民国60年(a.c.1971),那个时候,rì本的动画业已经兴起很多年了,面临了经济发达,生活水平提高,导致成本升高的问题。於是便将动画产业部份的工作,转移到台湾。
影人卡通制作中心成立了,拥有12位动画师。还有几位rì本动画师父,到台北与影人合作,主要负责rì本动画部份加工,而原画都是由rì方的原画师作画。
听到范社长说道rì本人的作为,何育华有些气愤。
大概是出於谨慎,为了保持品质,对台湾的一些制作工具品质没信心。或是乾脆设法剥削的彻底,作画的工具,例如尺、笔、赛璐珞片都从被规定必须从rì本进口。
但是一年多後,刚好遇到台rì断交,加上当时动画师的收入(一张动画新台币3元)无法养活自己,於是影人宣告解散。
影人,虽然解散了,可是培养起来的动画师,其中一部份,成为了台湾本土动画的种子。
民国60年,(ac1971年),曾获得十大杰出青年的邓有立,成立了中华卡通,聘请了几位原影人卡通的动画师,开启了台湾自制动画的先河。
民国61年(ac1972年)推出了由朱明灿导演的实验片《新西游记》,颇受台湾各界瞩目。香港电影制作人,南海影业的张英决定尝试与中华卡通合作,出资拍摄动画电影《封神榜》。
可是,这部电影的票房不佳,虽然请了香港编剧家写剧本,又利用了李小龙过世的契机,再剧中加入武侠、功夫等元素。但是,编剧家不懂何谓动画,他只当电影写了,以至於被影评家批评:「小孩子看不懂、大人不愿意看。」
范社长拿着一杯茶杯,品了口茶回忆道,
宏广公司,主要业务为接受美国动画,包括来自汉纳巴贝拉(Hanna-Barbera)与迪士尼的代工订单。由於王中元求学美国,采用美式企业管理方法,用高价聘请原画师,因此成为当时全世界出口量最大的动画代工制作中心。
说道这里,范社长顽童似的故意卖个关子,还对何育华眨了眨眼,才说道,
宏广成功了,它高薪聘请原画师,虽然导致许多小动画公司因为成本提高,无法生存而倒闭。宏广引进了美式风格,与影人引进的rì式风格,深深地影响了台湾动画产业。
何育华听闻到台湾有这麽厉害的一间动画公司,不由得疑惑道。
范社长继续说道
何育华惋惜说道,
范社长一阵出神,接着说道
范社长苦笑了下,
也就是这一席话,打消了何育华的原先大力收购rì本动画工作室的打算。范社长继续说了一些台湾动画发展的困境。
范社长感概的说道。
原本,何育华是想要以收购来的GAINAX为核心,培养台湾动画人才,可是他现在才知道,原来台湾动画人才不是没有,但是缺得还是那个,好得剧本。
这样的话,问题又回到了原点,设法培养出更多的漫画人才,有好得漫画才,才有好得动画产业,最基本的,只要将受欢迎的漫画改编成动画,都足以支撑起台湾的动画产业了。
更何况,还有何育华呢,别人没有好得动画剧本,难道他还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