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一号刑警> 第30章 长着络腮胡子的外国人(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长着络腮胡子的外国人(1)(2 / 4)

互里塞得说:“你紧张啥?草原上像老头这般年纪大的人大都不识字,就是认字也认不了多少。”

老汉果然不识字,只是端详了一下本本上的照片,与互里塞得的模样相互比照。这老汉很细心,他把照片和真人来回地盯了足有两分钟。

互里塞得被他盯得心里怦怦跳,鼻尖冒汗,呼吸也有点儿急促。也许是做贼心虚,头一回接近中国的百姓,他感到这个老头并不是那么好对付。

老汉确信照片和互里塞得一致,毫无表情的脸才有所放松,他点了点头。翻译和三名外国人这才轻轻的吁了口气。他们准备抬腿进院时,老汉突然转过身,两手拦住了他们:“等等!”

互里塞得和翻译猛地愣住了,放下的心又刷地提起来了。

“你们有没有介绍信?”老汉心想,外国人到我们这儿,这么大的事应该有县里乡里干部陪同,最起码也应有一个介绍信。

翻译吃了一惊,真没想到这草原上的人警惕性这么高。互里塞得慌忙问翻译:“这老头说的是什么?”

翻译说:“他说的是中国官方的介绍信。”

互里塞得不解地挠挠头皮。

翻译骨碌几下眼珠后对老汉说:“护照就是介绍信,它比介绍信要高多少倍呢。”

老汉想了想,觉得在理。终于解除了戒备心理,把他们让进院。

凶猛高大的牧羊犬呲牙咧嘴扑过来。他们吓得连连后退,往老汉身后躲。

老汉大声呵斥着牧羊犬,四人才战战兢兢逃也似的钻进了老头的屋子。

翻译对老汉说,这三位外国科学家来这儿考察,希望让他用手扶拖拉机送他们进入草原。说着送上了四百块钱。

老汉说,钱我不能收,既然是科学家,那就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

翻译说啥也得让他收下,说现在是商品年代,不能随便动用别人的劳力。说这样才符合中国的劳动法。

互里塞得他们和翻译很清楚。垂钓必用诱饵,达到目的自然是金钱开道。老汉不收钱,他们反而不放心。直到老汉收了钱,他们心里才踏实了许多。

二、情况重大,刻不容缓

天渐渐放下了黑色帐幔。雾气笼罩中,一辆手扶拖拉机亮起了大灯,突突突地驶出了村子。

村外,手扶机刚刚停下,翻译和互里塞得耳语后,就独自跳下车走了。

手扶机颠簸着,车厢里载着三个乐滋滋的外国人。

月亮还没升起,草原黑得不见五指。无尽的黑暗向他们压来,刚出村时的一点儿兴奋,现在已经荡然无存。

大约过了两个多小时,一辆农用三轮也亮起大灯向村外开去。

农用三轮驶进永昌县城。绕过钟鼓楼,开车人借着路灯光看看手表,正是深夜12点,一百多里的路程,只用了两个多小时。

三轮车在永昌县公安局大门口停下,开车人用袖子擦着头上的汗,抹抹灰土土的脸,蹬上了办公楼的台阶。

二楼办公室,五十来岁的永昌县公安局政保股股长王永新在纸上飞快地记录着……

开三轮车的汉子边吸烟边回忆。

晚上8点来钟,他开着农用三轮从乡农机站买配件回到家。在饭桌上,他拿起馍咬了一口,又喝了一口稀饭。

“他爸!咱村里来了几个外国人哩。”妻子说。

“咱这里能来外国人?”汉子觉得妻子在说天书。

“真的!”妻子很认真。

“你可别胡诌啦。”汉子以为妻在跟他开玩笑,不以为然。

“真的!我听孩子说的。”

“啊?”汉子放下馍。急忙喊过女儿,“你听谁说咱村里来了外国人?”

“听人家说的呗!还是大胡子哩。”

“听谁说的?”汉子刨根问底。

“你问这么多干啥,外国人和你有亲戚?”妻子不解地嘲笑道。

汉子笑笑没吭声,他放下馍,慢慢的走出了门。

街上人在议论。说是有三个大胡子黄眼珠的外国科学家,是来草原考察黄剪子(猎隼)的,他们被老头的儿子用手扶机子拉着到草原里边去了。那几个外国人说话呜里哇啦的,模样怪怪儿的。

汉子觉得这事儿蹊跷。他匆匆赶回家往怀里揣上馍对妻子说:“我要走趟县城。”

“黑灯瞎火的去干啥?”妻子不解。

“有点事儿。”他发动着了农用三轮车。

妻子埋怨道:“你这个人,又不知道上了哪股子邪劲。”

听完汉子的叙说,王永新觉得情况重大。他抓起电话拨通了局长石三成办公室的电话。

石局长立刻来到了王永新办公室,又仔细询问了来报告情况的汉子。

凌晨1时,急促的电话铃声,唤醒了刚刚入睡的市公安局一科科长王有祥。职业的敏感性使四十八岁的他一骨碌爬起。他接过电话,浓眉紧蹙,脸色严峻。

顷刻间,电波穿过夜幕飞向了省公安厅。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