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小坐了一会,顺便自然是调戏了这位长腿大美女一番。
此后的几天,王伦重复着这种接送谢莎莎、当专职司机的生活,本来过完星期天谢莎莎就要上班的,但谢莎莎大概是觉得机会难得,所以特地请了假,因此这几天一直都在连续地跟着邓老太学习舞蹈。
一晃,王伦当专职司机,当到了第四天。
今天有些儿特别,邓老太邀请谢莎莎去自己家,老人家准备请谢莎莎在家吃一顿饭,以感谢昨天谢莎莎为她购买一套不菲衣服。
很自然地,王伦也会跟着去。
于是上午十点多的时候,王伦开着带着谢莎莎来到云海市后,并没有去康乐按摩店,而是直奔邓老太家中。
到了地儿后,王伦发现邓台录并不在,一问邓老太,才知道邓台录昨天在建筑工地找了个当小工的活,今天去做事去了。
提到这事,邓老太满脸的欣慰,毕竟嗜赌如命的儿子,现在终于知道浪子回头了。
而让儿子邓台录洗心革面做人的最大助力,毫无疑问来自于王伦,因此邓老太对王伦更是感激非常,这一顿家常饭其实也有借此感谢王伦的意思在内。
谢莎莎乖巧地进厨房帮邓老太去了,厨房太小,王伦不好再挤进去,何况邓老太执意要自己做菜,不让他帮忙。
于是王伦便坐在客厅看电视,但电视节目很一般,王伦干脆在小客厅中打量起来。
邓老太住的这套房子,还是八十年代修建的集体宿舍,面积并不大,因此客厅也不是很大,但胜在整洁,逛了一会,王伦觉得有些无味,就跑到厨房凑了凑热闹。
但邓老太自然是不会让王伦这位客人再进厨房帮忙的,见王伦闲着没事,便提议道:“王伦,隔壁客厅的小房间便是我的书房,那儿倒是有一些杂志啊之类的,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王伦正好没事干,何况平时对《故事会》之类的杂志也有一些兴趣的,便点头,进了小书房。
书房的面子只有客厅的一半大小,布置地典雅而紧凑。
房里面除了一张书桌还算占地方外,大部分的空间,都被书架占据着。
这种书架一看就是邓老太定制过来的,一共分为三层,不是很高,乳白色,看着都赏心悦目,而书架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一本本的书。
王伦沿着几排书架都走了一遍,很快就弄明白了书的分类。
邓老太将各种书分为了三个分类,第一个自然是和舞蹈方面相关的书籍,这部分书籍包括光碟,并不是特别多,但都保存地极好,一尘不染,显然邓老太对这部分的书籍十分的重视。
当然,其他的书自然也干净。
第二部分的书籍,便是像《人物周刊》、《故事会》、《读者》之类的杂志了,王伦甚至还看到了金庸的武侠,没想到邓老太阅读的兴趣面倒是挺广的。
至于第三部分的书籍,则是一些纯文学作品,都是一本一本的书,而不是杂志,包括有全套鲁迅的文集、徐志摩的诗文集等,旁边书桌摊开的一本书,就是钱钟书先生的《围城》。
王伦因为是准备消遣一下时间,所以自然到了放杂志的那一块书架那儿,挑了一本最新的《故事会》,靠在书架旁边就翻看了起来,这本杂志应该是邓老太一直都有在订阅,所以才能见到最新版的。
看了几篇故事,这时候自然饭菜还没好,王伦却有些口渴了,便将杂志放到一旁,起身去了客厅喝了几口水,这才重新回到了书房中。
拿起《故事会》的时候,王伦顺便瞄了一眼旁边的书,倒不是专门去寻书的,就是随便扫上一眼而已。
正当王伦准备收回视线,继续阅读《故事会》时,却不禁“咦”了一声,视线停留在这排书架的最上层某处地方。
一叠色彩鲜艳的杂志中间,夹杂着一本颜色发黄的薄薄的书,看那样子,那本薄书应该有些年头了。
王伦好奇地先看了看那些色彩鲜艳的杂志,是那种保健和养生方面的杂志,这种杂志王伦也订了好几本,专门放在康乐按摩店,以供顾客没事的时候翻一翻,所以对此不感兴趣的他,视线重新落在了那本颜色发黄的薄书上面。
王伦想着,既然邓老太放书很有规律,那这本书,也应该是保健和养生方面之类的书了,因为这类的书在整个书房都很少,所以便集中放到了一块。
抽出来一看,王伦发现这本书是铅印的,很明显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印刷品,然而王伦的眼睛却不由自主地一亮,并且再次发出了一声“咦”的声音。
如果手上的是其他的保健养生之类的书籍,王伦肯定不会有此反应,之所以这本书能够在现在还一直吸引他的注意力,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这本发黄铅印书的扉页上写着的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