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几个可能的地方。
王伦致谢过后,走到大街上,才想起该找一个当地的向导。
之前在医馆,店老板会说普通话,因此交流起来并没有难度,但刚刚找人问路,对方说的却是当地话,王伦并不能听懂,何况到达苗桑县的乡下农村后,也需要向导来翻译。
好在这样的人并不难找。
王伦出了点钱,找了个大学毕业生,和对方一起,坐着汽车到了苗桑县的铜锣镇。
铜锣镇是店老板着重点出的几个可能找到解蛊毒人的地方之一,跟着向导,王伦沿路询问起来。
不得不说,到了这种偏僻地方后,很多县城现代化的东西都找不到了,保留的都是原汁原味的苗民生活习俗,天蓝水净,环境优美得很。
可王伦没有闲心去欣赏美景,要欣赏,也只有等解除了体内噬心蛊的威胁之后,现在,他得抓紧时间找人。
因此就在从苗桑县城赶到铜锣镇的一路上,坐汽车就花去了两个半小时,此刻已经是上午十点了!
稍稍估算了一下时间,五天时间,一百二十个小时,已经过去了约莫四十八个小时,余下也就七十个小时而已!
如果接下来的四十八个小时不能够找到人,王伦估计自己得放弃了,毕竟余下的十二个小时,他还得动身返回步田县,和家人在一起。
当然,王伦不是一个悲观的人,现在情绪很正常。
一路询问下来,据镇上一些苗人说,养蛊在大约十五年前,就开始大面积地消失了,到了如今,关于蛊,即便在苗疆,也成为了稀罕事,绝不是寻常就能得见的。
好在有个好心人道出了一条信息:铜锣镇位于山区最里面的一个村庄,这个村庄有一个老人,以前就是养蛊的!
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王伦雇佣了镇上一辆摩托车,直奔这个偏僻小村庄,到了之后,王伦迫不及待就向在田地劳作的人,打听王兴发老人的住址。
村民给指了一个具体的地儿后,王伦在一座砖瓦房中,见到了正坐在墙根抽旱烟晒太阳的老人。
打过招呼后,王伦得知这位老人,正是自己要找的王兴发。
有向导帮着传递话,王伦和王兴发的交流还算顺利。
王伦也没说是自己中了噬心蛊,只说自己是国内一家探险杂志的编辑,想解密神秘的苗疆蛊毒,目前想了解噬心蛊。
这样做,王伦觉得要便利一些,等见到了真正可以解噬心蛊毒的人,才将真实情况说出来也不迟。
“噬心蛊啊,那可是很厉害的一种蛊。”王兴发老人叼着烟斗,点头道。
“老人家,那您知道苗疆这地儿,哪儿有人对这种蛊比较了解的?”王伦问道。
向导将王伦的话传递给了老人。
王兴发透露了一个很不一样的消息:“养蛊就算在苗疆也很少见了,更别提是养噬心蛊这种厉害的蛊虫了,我了解到的情况,周围也只有坎水镇瓦江村的一个叫布依的人,以前养过这种蛊。”
王伦听后,很是吃惊,原来现在连养噬心蛊的人都绝迹了!
幸亏从对方口中还得知有人曾经养过噬心蛊,至于这人能不能解这种蛊毒,王伦也顾不上了,起码是找到了一条新线索啊。
一路询问下来,王伦也多少了解了一些关于蛊的事情,知道养蛊人并不一定就能够解该种蛊的蛊毒,王伦只希望,能够从那个叫布依的人那儿,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王伦留下了五百块钱给王兴发老人,作为报酬,然后立即出发,前往瓦江村。
瓦江村在坎水镇,并不在王伦此刻呆的铜锣镇,雇佣来的导游告诉王伦,坎水镇的经济情况要比铜锣镇的好一点,镇上还修了柏油马路,从铜锣镇去的话,先得经过坎水镇的镇上。
王伦反正不识路,跟着向导走就是,由于要节省时间,王伦和向导乘坐了一辆摩托车,尽管路并不十分平坦,但还是在上午十一点半的时候,到了坎水镇的镇上。
“穿过镇上的马路,走大概两公里,便能到达我们要找的瓦江村了。”向导尽管不清楚王伦找养蛊人的真实目的,但看王伦一路上好几次催促摩托车司机开快点,也知道王伦有些焦急,便出言告诉王伦,要不了多久便能到达瓦江村了。
只是,摩托车载着他和王伦又行驶了几十米,就听到了前方拐弯的地方,传出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花炮声,拐过弯后,映入眼帘的一幕,惊呆了他们!
只见前方笔直的柏油马路,宽大概在五米半的路上,横着连摆了三桌酒席,竖着望过去,酒席铺在路上的长度,更是长达五十米!
横着一排就有三桌酒席,所有酒席加起来,得有八十桌之巨!
从现场奏的喜乐来看,这场热闹的宴席是喜宴,客人众多,鞭炮花炮齐鸣,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只是,王伦却有些不快,皱起了眉头。“这样的人,只有在苗疆大山才能找到吧。”王伦说道。
“对,而且会养蛊的人本身在苗人族群中就少,擅长解蛊的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