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师认真地讲解,我们听得如醉如痴,没想到看似简单的手枪竟然还有这么多的学问,我们在台下跃跃欲试地看着韩老师手中的枪械,真想亲自体验一把。
\"要想使用好枪,必须要先了解枪的用途和构造,只有在充分熟悉枪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提高战斗力。作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警察队伍,枪是我们公安干警的第二生命,你们要在今后的训练中不断加强对枪支知识的学习,提高认识,爱护好自己手中的每一把枪,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枪合一的境界,枪的最大效能才能得到发挥。\"韩老师说着在黑板上写下了\"人枪合一\"四个大字。
那大侠在台下不断地点头:\"说得太对了,武侠里讲究的是人剑合一、天人合一,正所谓剑在手中亦在心中,此时无招胜有招。看来用枪也是如此啊......\"
时间匆匆过去,在我们还意犹未尽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起来。我们纷纷围拢到讲台旁边,想要近距离地目睹一下五四、****的风采,而韩老师却严肃地回绝了我们的要求,装起枪械离开了教室。最失望的要属张克了,他显然热情未消,继续自言自语地背诵着韩老师教授的枪械原理。张克一向爱好军事,射击课程的学习更增加了他对枪械的浓厚兴趣,他开始大量购买关于枪械的书刊杂志,恶补起枪械知识来,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迅速知道了意大利伯莱塔92F、德国HKP7型、美国鲁格P85式、捷克CZ83型等世界名枪,并逐渐发展到能够如数家珍地例数每款名枪的性能特点。一时间大家都成了武器迷,但比起张克来仍然是小巫见大巫,如果说武侠里有练武成痴的武痴,那张克基本可以算是迷枪成痴的枪痴了。
与张克对枪械的敬重与虔诚相比,麻雀就差得多了。麻雀不但毫无\"人枪合一\"的诚意,而且还模仿着韩老师的口吻依旧为传统武器板砖进行宣传:\"板砖是我国最常见的武器之一,装备于军事部队、公安部门及各种民间组织之中,板砖采取的是人力投掷式,不设任何保险机构,全长200毫米左右,重量一斤左右,有效射程10米,而且发射后还可再利用。\"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张克的反感,张克瞥了麻雀一眼自言自语地说:\"这要是在德国,早拉出去枪毙了!\"
而那大侠却与我们不同,在我们停留在就事论事地说枪谈枪的时候,老先生已经能够从枪械的学习中引申出更深层次的文化问题了。那大侠一时兴起,又给我们这些学生加了一堂课,他通过韩老师的射击训练课程,发现了一个中国古代汉字的冤假错案,那就是\"射\"和\"矮\"的对调:射者,委矢之意,当绷紧拉满的弓松弛以后,箭才能发射出去,而矮呢?古以尺寸度量人之身高,因无法用具体的尺寸示身短者,故以寸身称之矮。由此推断,\"委矢\"应为\"射\",而\"寸身\"应为\"矮\",所以说射与矮正好\"调包\"了,其实现在的射击课应该叫\"矮\"击课,而身材矮小也应该改为身材\"射\"小。道理确实听起来很对,但我们接受起来还是有些困难,最后在那大侠理论联系实际地举出例句时,我们才更形象地理解掌握,他的例句是:身材\"射小\"的爱因斯坦同学在训练场上不停地\"矮击\"。该例句虽然立即遭到了爱因斯坦的强烈抗议,却迅速地被广为流传,最后连警花们见到爱因斯坦都会笑着称呼他一句:射小。
那大侠把\"矮击\"道理分析得头头是道,我也如获至宝地将该道理纳入到了自己的谈资库,不料当我数日后将此事以我自己发明创造的形式向别人鼓吹之时,却得到了一个郁闷的回应:这个段子在民间已经传播多年了。我这时才明白那大侠的段子也有水分,\"矮击\"也只是他借用的谈资而已,可悲的我们又被他忽悠了。
半个月后,我们终于有机会亲自触摸到枪。为了增强拆卸枪支的熟练程度,提高实际操作水平,韩老师在课堂上发下了示范用的退役五四手枪。当我们领到两人一把的五四手枪时,那种向往、好奇的感觉立刻转变为兴奋,课堂上顿时变得喧哗起来,大家都想把枪握在自己手里多摆弄几下。韩老师见状立即叫停,同时没收了闹得最欢的麻雀手中的示范枪。我们这才抑制住心中的兴奋,随着韩老师的讲解开始了拆装枪的练习,黑黝黝的五四手枪放着寒光,从拿到它的一刻起我才真正明白了反复训练负重持枪姿势的原因。五四的重量不比两块板砖轻多少,如果不是我们反复苦练基本功,别说开枪射击了,估计连枪都拿不稳。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我们很快学会了枪支的拆卸,大家基本都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拆装枪的过程了,当然最快的还要属张克。
下午的阳光慵懒地照进207宿舍,大家在结束了激情澎湃的枪械课后得以片刻休息。秦天用录音机反复播放着同一首歌曲,他这个听歌的怪癖着实让我们难以忍受,他总喜欢把某一首歌录满整个一盘之后反复地循环播放,而且一听就是一周,这直接导致我们将那首歌迅速地听腻听伤,之后达到逢听必反胃的地步。
\"宿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