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马匪多娇> 第60章 十九◆东归洛阳 177智士的迷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章 十九◆东归洛阳 177智士的迷惘(1 / 2)

会议最终的决定是李傕、郭汜、张济三方人马留在长安,而皇帝则在虎贲卫士的护卫下和百官公卿一道前往弘农郡。李傕、郭汜虽然都没有表示反对或无法表示反对,但他们似乎仍彼此猜疑。

这件事情虽有赖于张济的调停,然而,决定性因素还是在于十四岁的皇帝坚决主张要离开长安。对他而言,长安是魔鬼之都。先是董卓跋扈,接着是自己成为李傕的人质。这段时间里,长安始终未曾停过流血之事,连赶工急造的宫殿都被李暹烧毁了。

皇帝刘协诅咒这长安之地,他衷心盼望的,是尽可能地接近自己的故乡洛阳。而洛阳已经被董卓烧尽,目前呈现的是一片断瓦残砾的景象。

——居住洛阳既不可能,至少也要到接近洛阳的地方。

但多疑的郭汜并未如此地轻易放皇帝东归,会议后的第二天,他便觉得还是将皇帝留在京兆一带为好,于是撇开张济,私自向皇帝施压。

“朕想回到东方,无论如何都要回去。”

知道自己只是个傀儡的汉帝,绝少做出特别要求,而这次,他却任性起来,坚决强求。

“若是不能回东方去,朕宁愿一死了之。”

拗不过十四岁少年天子之绝食抗议,郭汜同时也畏惧弑君的罪名,最后不得不说:“皇上,那就请回东方吧。”

皇帝的御辇由长安东北的宣平门驶出,顺着渭南大道一路向东。

这是兴平二年四月初一之事。

护送皇帝和皇后车辇的乃是虎贲中郎将梁啸所统领的五百名虎贲卫士,但皇帝出行,所带随从甚多,虽然已经一再精简,但随行的宫人内侍仍有三百人之多。

除了这八百人外,队伍的前方,还有五百名骑兵开路。这五百名骑兵乃是由张济的侄子张绣统率,作为护卫圣驾的开路先锋。至于为何张绣也来到队列之中,却又是一段插曲。

在决定了汉帝东归弘农之后,虎贲中郎将提出让光禄大夫贾诩随行,作参赞军机之用。然贾诩却趁机建议让张绣引五百骑护送。皇帝和梁啸虽不愿如此,但张济和郭汜却都是鼎力支持。故而张绣才能领着五百骑兵走带队列前方。

梁啸之所以让小皇帝特召贾诩,乃是知道贾诩其人智谋杰出,想要拉拢之故,但贾诩又拽进来一个张绣,却不知是何居心?

在虎贲中郎将梁啸的建议之下,队伍保持了相当快的速度,大体上来说,约摸是一天六十里的样子。这六十里在骑兵看来虽然只要一个时辰多便能到底,但依靠步行,让那些娇惯的宫女内侍赶上不掉队,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

“不加快行程,郭汜说不定会追来把朕带回。”皇帝的内心焦急,多次下令加快行军速度,但随行的莺莺燕燕们众多,速度实在难以提升。

李傕经历部下反叛,又曾被指认为谋逆,麾下士卒已经损失许多,兵力上并不如郭汜和张济两人。而张济是赞成皇帝去弘农的,所以汉帝只是在担心郭汜部队的追击。

在从长安出发的第二天,经过霸陵时,后方突然出现了部队的烟尘。

这使皇帝和宫人大为恐慌,但率领虎贲卫士的梁啸却跟没事儿一样,也不召集士兵结阵。

贾诩此时正在梁啸身边,不由问道:“郭汜大军将至,梁将军为何不集结士卒?”

梁啸又侧耳倾听片刻,不由笑道:“仅有千余杂兵,定然不是小张将军对手。”

与梁啸的话相应的是前方的张绣蓦然调转马头,五百名西凉铁骑从御辇两侧驶过,在队伍的后方汇成一道黑线。

张绣果然胆大,竟将五百铁骑一字排开,若是远方的敌人不知,定然要以为这是一股大规模的骑兵。

贾诩不由有些惊讶,他只听到身后人马嘈杂,梁啸却能听出对方仅有千余人马,这便是为将者的能耐么?

然而梁啸这个人,却让贾诩有些捉摸不透。

不是梁啸的个性,而是梁啸的选择。

在贾诩看来,梁啸大体上可以算是一个逐利而动的人,但又并非完全地跟随利益,毕竟有时候感情亦是选择的决断因素之一。

对于汉室和小皇帝,梁啸的确是有些感情,但这些感情并非是对汉室的忠诚和天子的景仰,而更类似于同情,或者说,梁啸似乎笃定了汉室必将衰弱一般,因此对于小皇帝,则是抱有近于兄长怜悯弟弟一样的感情。

而根据梁啸自己的说法,他是虎贲中郎将梁啸,也就是一年多以前被授以并州牧官职的梁啸。这个梁啸出身贼寇,本不该对汉室有什么感情,但梁啸却孤身来到长安,挑拨李傕和郭汜之后,还承担皇帝的护卫工作,打算护送皇帝到弘农。

再说了,之前的并州牧梁啸被并州别驾田丰安排的刺客所刺杀,在常人的印象中,他已是死了的。纵然梁啸当时乃是假死,他又为何要隐遁一年,方才出手?

论及梁啸挑拨李傕和郭汜的手段,贾诩多日来虽未刻意去问,然从梁啸和杨彪的支言片语中,亦能瞧出些许端倪。

贾诩瞧出这些端倪的影响是,贾诩很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