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三十九章
章台宫侧殿。
嬴政同已经通过他考验,被他视做心腹的蒙恬等人讨论新汇报上的消息。这些消息用的是华阳太后从前铺设好的渠道,虽然不多,但勉强够用。最重要的是利益趋同,牵扯少,不容易造成误判。情报排列的基本准则是大事放前边,以便做到及时处理,所以赢政拿到的第一份情报就是魏缭直言拒绝了吕不韦的宴饮邀请。因为蒙毅相较其兄蒙恬才能更偏于文职,所以嬴政在看过竹简内容之后第一个递给了蒙毅。
而蒙毅在看过前两行后就忍不住冷笑道:“真不知咱们这相邦的脸皮是什么做的,居然敢在长安君出质魏国后邀请魏少府宴饮。”举凡俗语,皆可视作朴素的大数据模型规律总结,应验程度很高。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正在其列。
以魏缭的敏锐,在知道魏国提出的停战条件是徒弟出质时,就意识到了一定有人在暗中搞鬼。
再根据谁受益谁策划原则,很快锁定了吕不韦。只不过吕不韦首尾扫得比较干净,徒弟出质一事也已成为完成时,看在徒弟独自在外对自身的磨炼提高,以及功成归国后所能获得的好处,魏缭这才没有去找吕不韦的麻烦。
可吕不韦要是主动凑跟前去,必然没有好果子吃。蒙毅也是从父亲蒙武那儿得知了一些内情,所以如今才毫不留情地发出嘲笑。
主动把脸凑过去给人抽,贱不贱呐?
蒙恬瞪了弟弟一眼。还是打得少了,什么话都敢往外说。说吕不韦也就算了,事涉长安君也敢说!长安君目前在王上这的在意程度可是保三争二,只有王太后才能稳稳胜过啊。挨了哥哥的白眼,蒙毅才反应过来,为了掩饰尴尬笑了笑,却更露出内里的窘迫来。
蒙恬在心中做出出宫就把弟弟揍一顿,然后狠狠加几份课业的决定后,不动声色地从蒙毅手中抽走了竹简,仔细看完后发表意见道:“王上,常言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吕不韦更是无利不起早之人,他如今已知魏少府对他心有嫌隙,却还主动相邀,必有所图。”
赢政点点头,算是赞同蒙恬的看法,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敲击桌案,然后不经意地问道:“赵高,你的看法呢?”
赵高如今已被拔擢为嬴政的贴身护卫,能够参与此等密事更是足见赢政对他的信任,因此蒙恬也不以寻常视他,赢政话音方落就将目光投了过去。在蒙氏兄弟目光的注视下,赵高的腰板都更直了两分,沉声道:“若有所求,则必是人有我无。魏少府如今执掌少府,唯一少府有而相邦无之物,只有新制的纸。”
为了增强说服力,赵高还多补了一句话:“我闻相邦欲成三不朽之立言,正广征门客编撰新书。”
嬴政的手指还是在桌案上敲着,力道与频率都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脸上的表情也是淡淡的,说他走神压根没有听到赵高说了什么都会有人信。然而假使嬴成蟜在此,他就要使出包括尿遁在内的所有理由风紧扯呼了!因为这是他哥愤怒到了极致的表征。
因为愤怒点满,所以强迫自己变得冷静。
对于赵高的分析判断,嬴政全面赞同,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论权位,吕不韦早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无进步的空间。所以这位一直很在意自己商人身份的相邦开始招集门客著书立说,试图将自己包装成一个文化人。
至不济是一个向往文化的人,好让世人提起他时多几分敬仰,少几分鄙夷。而要著书立说,纸无疑是如今的最佳承载物,轻便便宜,信息密度也高。而且更能彰显他的权位与"文化人"身份。为了传扬文化,我可是不惜动用权势,去向不和之人商量,调用非常紧俏,王上都不能随意使用的纸啊。
令赢政出离愤怒的也正是这一点。
因为按弟弟信中所给他规划的路径,如今纸的产量低下,不敷使用是他刻意动用行政力量压制造成的,属于凭空造牌。物以稀为贵,唯有纸的数量少,他手上握着的纸张才更有价值,能够换回更多的东西。
想要用纸张记录,传播你们学派和你个人的学说吗?简单,向我靠拢,献上你们的忠诚即可。
否则本王宁可把守藏室里的竹简内容全部用纸誉抄一遍多个备份,也不会让纸张外流到你们手上的。
在他因年岁尚幼之故无法亲政的当下,是拉拢人一大利器,可以很好地为他积攒班底。
而且弟弟还在信中对他说了,每个月固定往大梁运送一些纸,那么秦国之士归于自己,不愿入秦之士归于大梁,等到了归国的时候总能带上些人回来为大秦一统天下的大业添砖加瓦。
所以吕不韦明着看只是索要一些纸,实则是在掘他的,大秦的根基以自肥。花本王的钱,给你办事???也不上衡约约自己的身板分量,你担得起吗!!得亏弟弟如今远在魏国,不然必得气炸了肺,又要和吕不韦顶着干。嬴政冷静地点了赵高的将:“你等会找借口出宫一趟去寻李斯,打听一下魏先生是怎么做的。”
尽管他相信以两人间的恶劣关系魏缭肯定不会松口,但身为君王总是想要确定的结果。
赵高点头应是不提。
随即取阅翻看的便是田子被尹丞拉拢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