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第三十九章 蒋思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九章 蒋思捷(3 / 3)

喝,那是秋然做菜用的。”

林秋然从屋里出来,“娘,那么多呢,不喝醉了就行。”那是林秋然用麦子和高粱酿的,不过酿完得蒸馏,酒味重甜味淡。这里蒸馏不便,就得了两坛。

有些菜是需要高度白酒烹一下的,还有火焰菜,她下次还能给人露一手。萧大石嘿嘿一笑,他把洗完土豆的水倒在地里。这个时节种菜好,没啥虫子,老的菜叶拿给鸡吃就是了。

孙氏道:“那我炒个鸡蛋,再去街上买点卤味。”虽然买了铺子值得庆贺,但是孙氏也知道现在家里没啥钱。萧大石小声和孙氏道:“买点给秋然吃,我吃点酱菜腌菜就行。”孙氏又瞪了他一眼,“你看秋然可是那样的人,行了行了,不差这么点的。”

在吃这上头,孙氏也想开了。

晚上家里煮了粥,配着卤肉和炒鸡蛋,吃得还不错。萧家买铺子没跟任何人说,就等以后走了,告诉于婶儿一声。林秋然还抽空打听打听五芳斋的生意,新出了样点心,叫仙豆糕。外面一层薄薄的皮儿,里面是饱满的豆馅儿。

三种口味,一种玫瑰酒酿,六钱银子一斤,一种咸蛋黄肉松,卖得最贵,八钱银子,还有桂花酒酿馅儿的,更便宜,才五钱银子一斤。单论口味的话,自然是五芳斋的更好更新奇,论价格,每样都便宜。三样味道,不算照着五香居的做,又以价格取胜。点心这东西偶尔买一次尝尝,一半价钱就能吃到,何必花钱买贵的去。五香居的生意并没有火太长时间,还有人说蒋家老太太逝世前一个月,蒋家就四处找人做这豆糕。余安的、临县的点心师傅都找过了,只因为老太太想吃一口从前吃过的豆糕。

还把做出这个豆糕的小娘子请去了五香居,什么梦登瑶池,都是假的。分明是以孝心拿好处。

这消息一出来,一发不可收拾。

说点心师傅被关在蒋家,做不出来不许吃饭,有人还被打得半死。真的假的乱七八糟的消息贬低,百姓都不知道信哪个。还有人说,蒋家仗着跟胥州蒋家是亲戚,在余安县作威作福,蒋家老太太丧仪不合规制,太过奢华士农工商,余安蒋家并无官绅,只是做生意的,就这般不把百姓放在眼里,甚至编个故事卖点心,实在可恶。

还有人说,蒋家这般行事,无非是仗着跟胥州蒋家是亲戚的缘故,在余安,连县令都不敢得罪蒋家人。

这种事传出去对蒋家没什么好处,尤其胥州蒋家出过不少官员,这事闹大会传出官商勾结的话来。

蒋家官员多,必然得爱惜羽毛,胥州蒋家想尽快处理了,可是京城传信,说家中二小姐要来胥州小住,如今已在路上,不日就会到胥州。蒋家出过不少读书人,做官做到最大的,是正二品的工部尚书,如今已告老,其子为正三品的翰林学士。信中说的二小姐,就是翰林学士蒋之方的女儿。名叫蒋思捷。

胥州蒋家人也摸不清是消息传到京城去了,还是真的只是来小住,他们暂且打算按兵不动,先把余安的消息压下去。家中好好收拾间院子,给二小姐住。至于为何按兵不动也简单,当官可不是简简单单读书科举就行,少不了打理人情往来,这都是需要银子的。蒋家做生意,一半的钱都进了胥州、京城。没钱还真不行,吃喝哪样不要钱。

就连给蒋思捷准备的院子、丫鬟、仆从,也都是要钱的。流言压下去,只一个点心铺子,少赚些也无妨,暂且别把事情闹大了。至于徐家跟着作对,就先咽下一口气,以后有的是机会找回来。十月初八,大雨,蒋思捷在客栈住下,下大雨不能赶路,离胥州还有几日车程。

这回出门,蒋思捷带了丫鬟四人小厮两人,护送的侍卫有四人,若非她求了祖父父亲,还真出不来。

她看着落下的雨珠,伸手接了一滴,雨滴冰凉,透着股寒气。丫鬟拿了条披风过来,“二姑娘,当心着凉,可别在窗边待太久。饭菜一会儿就好,只是这就是个小县城,饭菜也没多好,就怕不合二姑娘的口味。”蒋思捷轻轻叹了口气,她不关心饭菜如何,只关心雨何时停,好快些赶路。穿过来一个多月,总算找机会过来了,但愿别迟了,她好告诉萧寻爹娘,萧寻还没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