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徐满仓熟知社区作息、知道豆粉袋位置及意义、具备实施隐蔽行动的身体条件和环境熟悉度,完美符合定时、定点、定人的特点。从行为逻辑来看,徐满仓高度契合报复社会型脸谱。大家看黑板,他选择的投毒地点就在公安局对面,符合追求社会影响力的特点;他在政法系统老家局院投毒,符合追求仪式感的特点;他以投毒这样极端的手段来达到警示的效果,符合扭曲使命感特点。
从证据指向来看,油墨鉴定具有排他性,直接关联现场;等到技术大队的物证鉴定报告出来,这就是最为直接的证据。”姜凌话音刚落,会场一片寂静。
只听得到吊扇呼呼转的风声。
半响,雷骁哑声道:“那,就等物证鉴定报告出来再说吧。”姜凌点了点头:“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两人的嫌疑。”说着,姜凌在李强的名字上画上一个黄色的圆圈:“李强,第二优先级。”“从作案能力来看,虽然有酒友证明,但他可以深夜行动,知道豆粉位置,符合定时、定点的要求,但在定人这方面存疑,因为他投毒之后便离开了,并不能精准投毒确保周大明中毒。
从行为逻辑来看,符合报复个人型,但他为什么要选择在豆粉袋投毒?毕竟风险高、而且目标可能不吃,从常理来看,应该直接针对周大明的食物进行投毒。其潜逃行为虽然加重嫌疑,但可能另有内情。从证据指向来看,虽然能够获得毒物,但缺乏直接关联现场的物证,需在抓捕后深挖。”
郑瑜“嗯”了一声,“的确,行为逻辑与证据指向都存在一定问题,虽有嫌疑,但必须进一步调查。”
姜凌最后在张力这个名字上画了个绿色的圈圈,这代表第三优先级。“张力虽然有作案机会和强烈动机,但行为逻辑不符。他属于公开冲突者,更倾向于显性暴力,比如拿刀子砸摊,而不是需要高度预谋和隐蔽的投毒。听到这里,负责二组排查的魏阳连连点头:“对对对,小姜老师分析得很有道理。张力的嫌疑其实并不大。”
姜凌放下手中粉笔,声音清晰而笃定。
“综上,徐满仓是当前唯一满足所有核心要素的嫌疑人。他具备无可替代的作案知识、有独特的行为驱动力、更重要的是具备关键排他性物证。”环顾四周,姜凌道:“我建议,立即对其采取重点侦查措施,围绕他24日晚至25日凌晨的行踪、精神状况、以及对公安局的看法进行深度突破。李强需尽快抓捕归案,排除其干扰项。张力继续监控,但资源倾斜度降低。”姜凌看向雷骁:“油墨鉴定是突破口。可以此切入,结合他作为老刑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设计审讯策略。”
会议室里一片肃然。
姜凌的筛查,如同一道光束拨开重重迷雾,精准地投射在徐满仓这个名字上。
红圈里的“徐满仓"三个字,此刻显得格外刺眼和沉重。雷骁猛地一拍桌子:“好!就按姜凌说的办,重点攻坚徐满仓!技术大队抓紧时间,争取把物证链给我钉死。其他人按优先级继续推进……雷骁正准备散会,技术大队物证组的赵景新推门而入。“雷队,物证鉴定结果出来了!”
所有目光都投注在赵景新身上。
雷骁心脏急跳:“说结果。”
赵景新拿起报告,大声道:“张力家找出来的鼠药与豆浆投毒案毒物成分不一致;现场残留油纸的油墨成分,与徐满仓家中搜出的油纸完全一致。”所有人都没有说话。
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一名退休警察,一个对社区环境有极大责任感的老人,竞然会在豆浆里投毒。
被毒害的人里,还有他多年的好友。
为什么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