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为儿子的母亲,心地一定是善良的。”“陈阿婆裹小脚,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吗?这说明她连走路都是颤颤魏巍的,怎么可能躲过众人的视线偷偷在半夜里投毒?”但是,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有时候,由好人变成坏人,不过就是一念之间。”“她儿子死了,生活没有盼头,投毒报复社会也有可能啊。正好趁着这波社会关注,为儿子发发声。”
“英雄的母亲就一定不会作恶吗?也不一定吧。”“投毒又不需要多大的力气,正是因为裹小脚行动不便,没办法采取更激烈、更需要体力的报复方式,所以她才采取投毒方式报复社会嘛。”梁有训等大家讨论声渐小,这才在陈翠梅这个名字旁画了两颗星星:“她有报复社会的动机,有作案时间。但命运凄惨,令人同情,因此我们将她定了两星级。”
最后一个人,是徐满仓。
姜凌记得他,人称徐大爷,前不久还与社区干部发生过冲突。徐满仓今年68岁,是一名退休刑警,旧警裤永远笔挺,常用的口头词是“纪律”、“底线”。小区始建于1956年,徐满仓是第一批住户,对平安里社区有深厚的感情。他儿女都在省城工作,自徐满仓两年前爱人去世后,儿女便想接父亲去省城安度晚年,但都被徐满仓拒绝。
梁有训拿出一迭子复印件:“徐满仓嫉恶如仇,眼睛里容不得一颗沙子,经常向居委会反应小区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从居委会、派出所复印出来的材料,里面都是徐满仓上门反映的社区问题。包括邻居偷窃、外来务工人员打群架、社区干部腐败、偷电现象严重等。哦,反映最多的,是小区渍水问题、道路问题、乱搭乱建问题。”
“六月底晏市进入梅雨季节,平安里社区因为路面积水导致蚊蝇滋生、出行困难。据社区居民反应,徐满仓曾与前来了解情况的社区干部王干事发生激烈冲突,徐满仓骂对方是废物,还指着公安局大楼说平安里现在太乱了,不是人住的地方,丢了全市的脸。”
梁有训皱了皱眉:“徐满仓是从咱们公安局退休的老刑警,按理说不应该会知法犯法。我从情感上不愿意把他当成嫌疑人,但群众都说他怨气重,而且他在案发当晚自述在家睡觉,没有目击证人。他是老住户,应该清楚徐美凤的豆浆秘方以及藏豆粉的位置。所以,我还是把他列进嫌疑人名单里了。”停顿片刻之后,梁有训摇了摇头:“退休刑警被列为嫌疑人,我个人觉得可能性很小,因此将他定为一星级。”
所有人都抬头看着贴在徐满仓名字旁边的那张照片。那是一张褪色的旧照片。
照片里,徐满仓穿一身旧式警服,腰杆挺得笔直,目光炯炯有神,看上去很是精干利落。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都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徐满仓是新中国成立后入职的第一批警察,是一名以预防、制止和侦查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为基本职责的警察。即使退休了,守护一方安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应该深植于心,怎么可能投毒、危害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呢?
七名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已经汇报完毕,会场却因为徐满仓这个名字的出现而陷入静默状态之中。
姜凌也是第一次知道,徐大爷竞然是一名退休警察。也是,平安里社区原本就是政法系统家属院,里面退休警察、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不少。虽然随着时间推移社区不断老化,很多人已经搬离此处,但依然有不少老人舍不得离开这个陪伴了大半岁月的小区。姜凌开口询问,声音有些发涩:“中毒最深、生命垂危的刘乐生刘大爷,是徐满仓的好朋友吧?”
梁有训点头道:“对,刘乐生老人与徐满仓的关系非常好。刘大爷是名退休教师,两人经常一起喝茶、一起下棋、一起聊天,据刘乐生的儿子说,他们两人每天要是不见一面,就浑身上下不舒服。所以,我觉得徐满仓作案的可能性较小\。”
姜凌再问:“徐满仓与家人感情怎么样?”梁有训回答:“徐满仓与老伴感情很好,但他老伴三年前去世,徐满仓事个人像掉了魂一样。他的子女也很关心他的身体,一直劝他去省城。”雷骁反问姜凌:“怎么?你怀疑是徐满仓?”姜凌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这七个人都有犯罪动机,可是目前都没有直接证据。”
雷骁点了点头,站起身来做总结。
“经过三天的排查,目前共找出七名嫌疑人。我们的第一步工作:缩小侦查范围、锁定侦查目标,已经做到位了。接下来,便是寻找证据,对这七名嫌疑人进行监控。”
梁有训:“是!”
魏阳:“是!”
郑瑜:“是!”
接下来的两天,排查组再次进入艰难的调查取证阶段。和姜凌前世记忆一样,平安里社区集体中毒案一经报道,立即引发舆论发酵,各种各样的谣言满天飞。
越来越多的记者涌进了平安里社区。
徐满仓神情激昂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加强老旧社区改造与管理。越来越多的人痛斥市委、市政府领导尸位素餐,不关心民生。公安局局长被市领导叫去训话,宣传科忙得焦头烂额,所有的压力最后都传导到了雷骁这边。
第三次专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