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然坚决如铁,手往成德以东一移:
“大将军别忘了,除了肥水之外,东面还有一条中渎水,亦可北通淮水。”
“我们欲取寿春,不是非得先破成德,完全可以走中渎水,绕条远路,从北面攻取嘛。”
刘备心头一震,眼眸陡然间浮现惊喜。
在场众人,变间精神一振,突然间眼前豁然开朗起来。
合肥以东,乃徐州所属广陵郡,向南直接长江北岸,与吴郡隔江相望。
其间有中渎水,北于淮阴城入淮水,南于广陵城入长江,连通了两大水系。
广陵城原本为徐州治所,但因距江东太近,曹操便在刘备攻取江东后,将广陵郡治所,由广陵城迁至了靠北的高邮城。
庞统的战略,显然是想叫刘备以主力攻成德,牵至曹仁所统淮南曹军主力。
此时则另遣一路偏师,以水军沿中渎水北上,攻取高邮,夺取广陵郡,直接拿下淮阴城,船入淮水。
淮阴城地处淮水下游,寿春以东,已是深入到了徐淮腹地,所屯曹军必然兵少,疏于防备。
攻陷此城,他们就可以发挥水军优势,溯淮水长驱西进,直插曹仁后方。
如此南北夹击,令曹仁首尾不能兼顾,只能收缩兵力退守寿春。
这样一来,他们便能轻松拔除寿春外围屏障,八万大军顺利兵临寿春城下,完成破城的最后一击!
这便是庞统的攻取寿春,拿下淮南的方略。
“原来如此…”
“曹操佯攻宛城,实取关中,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
“士元你此计,明走肥水攻取成德,实走中渎水攻取淮阴,亦是一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也!”
“好好好,此计当真是一出妙计!”
刘备拍着地图大赞,欣喜目光看向诸葛亮和萧和,问道:
“孔明,伯温,士元这一计,你二人以为如何?”
诸葛亮轻摇着羽扇,点头赞叹道:
“论出奇制胜,吾不及士元也。”
“大将军,亮以为士元此计可行。”
刘备的目光,又看向了萧和。
萧和却眯眼盯着地图,手指轻捻着下巴,似乎另有所思。
“萧军师,莫非统此计有何疏漏之处?”
庞统语气中略有几分担心。
“士元你这一计,深得出奇制胜之妙,相当的大胆,自然是没有疏漏。”
“我只是觉得,你这一计,还可以再大胆一些。”
萧和来到地图前,抬手再往中渎水以东一指,落在了茫茫大海之上。
庞统一愣,未能领会萧和此举深意。
“我适才想起,当初孙权不是曾由海路北上,欲逃往广陵郡投奔曹操么。”
“既然如此,我们在由中渎水北上攻取淮阴之时,何不再大胆点,再派一支奇兵由海路北上入淮水,然后沿淮水西进,出其不意直插淮阴侧后?”
此言一出。
庞统眼眸精光一闪,急是扫向了地图。
“海路北上,由海入淮,奇袭淮阴…”
庞统喃喃自语,眼神越来越兴奋激动。
若说适才他的计策,令刘备及众人眼前豁然开朗的话,萧和这补上的一计,则是令他豁然开朗,眼前为之一亮。
“好一个由海入淮,奇袭淮阴,当真是一出天马行空,胆略非凡的奇策呀!”
庞统拍案叫绝,遂向萧和一揖,叹服道:
“论出奇制胜,萧军师才是天下无双,统甘拜下风!”
萧和一笑,自嘲道:
“士元言重了,我也是受了你的计策启发,灵感突发而已,最多不过是给你锦上添罢了。”
凤雏献计,卧龙赞同,再加上萧和的补充,攻取寿春方略就此成形。
刘备再无顾虑,自然是欣然采纳。
大计定下,刘备脸上兴奋却忽然收起,说道:
“马孟起既与吾为盟友,又曾助吾攻取宛城,如今我们既知曹操要再攻关中,岂能坐视不顾。”
“伯温,孔明,吾欲即刻派信使往关中,向马孟起他们示警,你们意下如何?”
诸葛亮掐指算了一指,却是摇头道:
“曹军现下已该已过博望,曹贼向来用兵神速,亮推算他最多五日,必已攻陷武关。”
“大将军就算即刻派出信使,昼夜兼程赶往关中,恐怕也为时已晚。”
刘备沉默下来。
武关一旦攻陷,潼关也好,蒲坂关也罢,将势不可守,全面失陷。
届时十几万曹军,将畅通无阻,进入到关中平原。
除非他放着淮南不取,以倾国之兵赶往南阳,对许都一线发起进攻,方有机会牵制住曹操。
“关中十将本就一盘散沙,各怀鬼胎,前番能同心协力扛住曹操征伐,已经是奇迹。”
“这几年间来,曹操必是吸取教训,没少对他们施展离间手段。”
“前番马孟起回关中后,号召西凉诸将再出潼关,响应者寥寥无几,便可看出曹操的离间分化手段已经奏效。”
“如此一来,只要曹操大军由武关杀入关中,我料西凉诸将定然大为震恐,必是或降或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