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政大臣,他不能看着帝国滑向深渊。
“徐阁老,北虏马上兵临城下,甭管什么办法都得试一试。
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要不了多久,敌人又会再一次兵围京师。
上一次敌人没有做好攻城准备,这一次可就难说。
在进攻高句丽的时候,北虏积累了不少攻城经验,攻坚能力应该提高了不少。
事关京师安危,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甭管这场决战能不能打,先把舞阳侯所部调过来准没错。”
吕泽安的话,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本犹豫不决的永宁帝,一下子被说服了。
舞阳侯能不能打赢北虏,那要打过了才知道。
上一次济南会战的胜利,给了他信心。
就算江南的募兵战斗力打个八折,辽东镇的执行力也打个八折,那也能对北虏造成威胁。
只要能形成战略威慑,不让敌人肆意妄为,保住大虞朝最后的体面就行了。
战略决战的问题,完全可以拖到各路勤王大军抵达后,再视情况决定是否展开。
唯一遗憾的是汉水侯所部,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按照正常的调兵速度,大军要一年时间,才能够抵达。
北虏入侵,能不能持续一年,都是一个未知数。
费大代价从南边调兵,有些得不偿失。
一度他都想要放弃安南,不过这个念头刚刚生起,马上就被掐灭了。
平定安南收复交趾,这是他继位之后,唯一能拿出手的政绩。
倘若此时放弃,他在位这些年的努力,就全成了笑话。
“既然都这么说,那么朕就下旨让舞阳侯、成国公、镇远侯率军北上勤王。
至于汉水侯那边,路途太过遥远,安南又刚刚平定,暂时就不做调动了。”
永宁帝当即拍板道。
徐文岳的反对,直接被他无视了。
一方面是反对者少,另一方面则是徐文岳的军事造诣,讨论这些问题缺乏说服力。
败军之将的操作,往往都是反向指标。
徐阁老认为不行,那么恰恰证明计划可行。
后面具体怎么打,等勤王大军抵达再说。
……
南京城。
看着手中的勤王诏书,舞阳侯当场蒙了圈。
圣旨上的内容,着实有些不对劲。
北奴入侵,朝廷让他这位江南总督率兵勤王正常,怎么皇帝还有意要他主持大战。
想把北奴挡在顺天府之外,这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白痴主意?
真想要拦截敌军,也该在沿途众多关隘动手。
放着前面的地形优势不要,等敌人杀到家门口,才采取行动。
北奴可是拥有大量骑兵,能够四面出击。看似是拖住敌军,实际上就是正面决战。
打不赢敌军,就不可能拖住敌军。
战略牵制的再好,敌军只要杀到京师脚下,主帅就要被朝廷问罪。
手脚都被束缚住了,这场战争根本没法打。
何况还是带着一众猪队友,联合抵御北奴入侵。
他这位江南总督,名义上下辖五镇精锐。
实际上江西第一镇,早在一年前,就调到了北方围剿山西叛军。
前些日子部队损失惨重,无力继续作战,才撤回江西进行补充,此刻正处于虚弱状态。
……
“陛下有旨,要本侯率兵北上勤王。
江西那边局势稳定,没什么好多说的,但南直隶这边的麻烦却需要处理。
一旦主力离开,叛军大概率会南下,必须提前做好准备,确保南直隶的安危。”
看着一众下属,舞阳侯神色凝重的说道。
甭管朝廷的计划是否靠谱,既然收到了圣旨,那就必须执行。
“侯爷,事关江南安危,光卫所的军力,怕是难当大任。”
巡抚董子安急忙叫苦道。
如果是和平年代,他恨不得舞阳侯立即滚蛋。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中原地区乱军四起,随时可能杀过来。
南直隶境内又有大量灾民,一旦让这两波人搅合到一起,那就是要命的大事。
叛军迟迟没有南下,那是舞阳侯的名望高,听到这个名字就能震慑敌军。
换成他这位文官巡抚挑大梁,立即就会吸引一大堆叛军过来打秋风。
“这个问题,本侯也有考虑。
朝廷允许我们留下两镇兵马,只要谨慎一点儿,想来也是够用的。
今天叫你们过来,也要商议一下谁负责留守。”
舞阳侯的话音落地,一众将领的眼神,瞬间变得炙热起来。
进京勤王不光是大功一件,还是重要政治资历,比留守地方强多了。
到了总兵层次,围剿叛军这点儿功劳,已经无法让他们更进一步。
想要继续往上,那就必须获得含金量更高的战功。
北上勤王,无疑是一次好机会。
当初众人踏上仕途进步快车道,就是吃了济南大捷的政治红利。
“侯爷,末将愿当前锋!”
秦天瑞话音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