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举目仰望,如见北斗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裴伷先一直都待在州府内查阅源复入州以来凡所颁行的政令,以及州府下属诸曹相关的文书。
他一直都在斥责源复秉性风格远逊其父,这其实也是稍失公允的。源复倒也不是全无遗传,起码在州府公文处理上面并没有暴露出什么太严重的问题,这说明他起码在公文的处置管理方面也是费了极大的心思。
如果仅仅只是走个过场的督查,调查进行到了这一步,便已经可以宣告结束了。如果再继续深查下去,且不说会不会发现什么问题,起码一点是会给正常的州事处理造成极大的干扰。
朝廷巡察的使者对于各地情况也并没有太过深入的了解,只有在表面上发现了明显的疏漏破绽之后,才会继续深入的纠察。
这也并不是走马观、敷衍了事,因为这些使职本来就是临时的派遣,而大唐单单州府便有数百个之多。
这些州府地域不同、民情不同,凡所人事和情势的变革,朝廷也不可能掌握的面面俱到,一些积弊深重的问题只要没有造成太过严重的后果,中枢对此往往都是一无所知的。
他们能够进行督查和管理的,只有浮现在最表面的一些指标。换言之只要面子工程做的足,州刺史就相当于一个土皇帝,可以在辖区内为所欲为。
不过裴伷先此番入州本就是带着明确的使命到来,再加上有张岱这个爪牙为其指点哪些方面最容易查出问题,当然也少不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总之,无论州府这些官面文章做的再怎么周全,汴州是一定存在问题的,眼下继续纠察只是要确定问题究竟是大是小。
接下来随着后路的仪仗队伍也抵达了汴州,裴伷先才又再次扩大督查的范围,不再只是埋首案牍。
他首先是带人封锁并查验汴州境内所有官仓府库,看看仓库存物是不是与州府文籍中记录吻合。接着又在州府当中分隔出一个院落安置督查相关人事,所有州县官员若有举报或者投案,皆可入此申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分遣人员巡访乡里、并在关津之处张贴告示,号召百姓入讼检举州县官员布政失宜、玩忽职守以及鱼肉百姓的犯罪事情。
这最后一条用出来,基本上也就属于要使劲捶、狠狠捶的态度,就算最后查到的罪过不足以将源复拿下,他以后也很难再继续留在汴州任职刺史了,因为官威已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再想临民施政势必困难重重。
裴伷先之所以动作这么激进,除了本身对源复成见颇深之外,也是在于州府这里官面文章做的挺不错,但州内实际的情况却非常恶劣。
一旦州府长时间陷入纠察风波中,因为深受人事纷扰而诸事停摆,无疑会使得州情进一步失控。百姓们走投无路之下或再戾气滋生而爆发什么哄闹,情况则会变得更加复杂恶劣。
眼下开放给民间诉讼检举的通道,一方面更加便于掌控州县官员违规犯罪的事实和证据,另一方面也是将民情妥善引导,让民间积累的怨气有所宣泄,从而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在灾情中进行自救。
灾情是客观存在的,百姓们必然也免不了受苦,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可如果一天杀一个贪官给他们看一看,那民情就会得到极大的抚慰。
如果能在惩贪治恶的同时配合以妥善的赈济安排,那再严重的天灾也打击不了百姓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随着面向民间的举报通道被打开,反应最为敏捷和热情的,就是城中各路商贾富户。
源复在州内所执行的各种重税策略,他们无疑受害最深,原本客货云集的汴州城变得市井萧条,各种买卖一落千丈,商贸行为大受打击,而他们又要上缴远较平时高了许多倍的税钱,还要遭受州吏们的吃拿卡要,可谓是苦不堪言。
尤其日前州府更是提出要验看他们家产财货的要求,疑似要施行算缗告缗这种苛政,更令这些人惊疑不定,以至于纷纷潜逃出州、到处奔走求救。
好在如今总算朝廷派遣高官入州调查,他们自然要群起反应,将源复在州内种种暴行都交代一番,希望能够拨乱反正,让汴州再次恢复朗朗乾坤!
随着这些富户们集中反应,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浮现出来。其中一个非常显著和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富户们所反应遭受征敛的数额与州府见簿和库藏严重对不上号,差额甚至高达数倍之多。
因为之前便得了张岱的提醒,裴伷先对于这一情况也不意外,而他的态度也很简单,谁有问题就查谁。
这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并不简单。因为有资格中饱私囊、由中渔利的人,往往都是州府内掌握了实权的那一拨,他们位置或许不显要,但职权却很重要,所以才能上下其手的大肆贪墨。
如今这些人统统涉案受审,那么他们所负责的州事自然也要停止下来,而这些人事不只是一条线,甚至是一张网,一个人暴露,可能整个网络都要报废了。
所以就连一些随从的官员,也都劝告裴伷先事且从缓,不要操之过急,以免造成局面的崩溃。
面对这一类的劝告,裴伷先只是冷声道:“若此诸类当真有益于事,何须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