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的水深得可怕,当今圣上登基以来,频繁调动九边镇守边将,还杀了一批,也无法起到扭转效果。整个朝廷,武将养寇自重,文臣则结党营私,为了自己代表的利益集团互相攻许,上下其手,大家一起糊弄皇帝,皇帝看似坐拥天下,实际上他的圣旨甚至出不了京城。
李斑元本事文臣,后来展露武将的谋略,被皇帝命令清除大梁境内的叛贼,他干的很好,一步步高升。
对于皇帝,他是忠诚的,对于这个皇朝,他也想尽一份力。皇帝命令他班师回朝守卫京师,那他自然要遵从。
只是可惜了这些反贼,今日一旦招安,明日就是无穷的祸患。不过反贼自然没有鞑子的威胁重,只要解决了鞑子,让朝廷从九边的重负中解脱出来,朝廷便有钱安抚灾民进行救灾,没有了这处处的灾情,大梁境内的反贼指日可平叛。他倒是没想到,趁着他注意力在山溪何南两省的时候,悦江府竞然又出了一代“人杰”,一个县城竞然占据了悦江府大部分地盘,还打败了成天王。李斑元将这份情报放下,悦江府,已经被朝廷放弃了,如此贫穷之地,不但不能为朝廷缴纳税银,还需要朝廷时时接济,对于现在的朝廷来说,悦江府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靠后再议,左右不过是个边陲小省,翻不出什么天大的波浪。李斑元也是这样想的。现在朝廷无力平息全国,便只能先集中精力解决最主要的问题,一旦其他危险解决了,像悦江府内这样的反叛小势力挥挥手便可消除。
“果真是大乱之年,什么人物都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县丞,莫非还想占地为王不成?”
“先搜集江玄戈的情报,集中起来回报给我。”他需要回京师支援。
属下忙低头称是。
鞑子再次扣关,打到京师门口,李斑元奉皇帝令回京支援的消息递到了江玄戈的案头。
江玄戈看着李斑元回京的消息,笑了笑:“倒是给我们创造了机会。”,只是希望朝廷能再支撑几年,否则以他现在的实力对上鞑子,无异于以卵击石。那些鞑子和之前他们消灭的匪贼可不一样,在大梁境内,素有青军满万不可敌的说法。江玄戈虽然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但是青军的骑兵确实不可小觑,特备是重骑兵冲撞而来,胆小的人能被吓死。
趁着李诞元回京,大梁朝廷所有的注意力都在青军那边,江玄戈再次加快了占据悦江府的行动。
崇熙二十年,青军第四次南下扣关,攻破了居庸关,在河北省一带烧杀抢掠,并一路打到京师城墙之下,沿途的县城官员望风而逃,守兵连烽火台都不敢点。
乌泱泱的青军兵指京师城墙之下,皇帝命朝廷官员出城应战,解京师之围,却无一人敢应战。
最终还是风尘仆仆赶到京师的李斑元和青军在城墙下杀了一场,损失惨重,青军嘲笑了一番大梁和大梁皇帝后,呼喝而去。他们从京城回去,一路裹挖几十上百万的百姓、钱财、粮食、牛羊而去。途经居庸关,守关的将领竟无人敢阻拦,眼睁睁望着青军裹挟着大梁的百姓扬长而去,无比顺利的离开了大梁国境。此战过后,皇帝在朝廷上大发雷霆,言说满朝文武,竞无一人可用。而满朝官员面对皇帝的责骂,做到闭目塞听,觉得完全不关自己的事,将皇帝气了个好歹。
江玄戈已经整合了悦江府下辖九县,马上就准备再次占领剩下的五县。江玄戈召集赵峰他们进行商议,商议到一半的时候,情报到了。见江玄戈看完皱着眉头,赵峰他们不禁好奇:“主尊,怎么了?”,江玄戈将情报递给赵峰他们。
赵峰他们看过后觉得不可思议:“朝廷现在无用到了这个地步?就看着那些异族人抢劫?"大梁的官员真是无用啊,面对敌人竞然龟缩不出,这样的朝廷怎么可能不亡呢!
江玄戈叹一声:“我也没想到朝廷竞然糜烂到了如此地步,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出门迎敌。就连最精悍的边将都只能看着青军在大梁境内作恶以后,毫发无伤的扬长而去。”,他以为,大梁至少还能再撑几年,撑到他一步步发展实力,现在看来,必须要加快进程了。青军再次扣关,说不定就会直接打下京师,京师一旦陷落,整个大梁实际上也就亡国了。到时候他再去和青军对上,困难翻倍。
“这群酒囊饭袋,竟如此无用!”,赵峰恨恨地用手锤了一下椅子,椅子直接应声而碎。虽然他决定跟着江玄戈,也认了江玄戈为主,但到底是大梁人,看着大梁朝廷如此懦弱,内心既悲且愤。
而陈临渊和徐子寿他们再看过情报后,更为悲痛。毕竞他们是大梁最正统的文人,徐子寿还做过大梁的官员,眼见着朝廷一步步落到如此地步,这种国破家亡的悲痛,无人言说。
江玄戈见状,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来:“好了,各位,现在我们远在千里之外,以我们的实力,也无法对朝局形成什么影响。为今之计,就是加快我们的动作,尽量壮大我们的势力,这样大梁国朝若真灭了,至少我们的国土不至于落于异族人之手。”
江玄戈的话让大家打起了精神。是啊,比起现在的朝廷,江玄戈描绘的前景才更让人憧憬,若江玄戈真能让大梁百姓以后都过上现在悦江府九县百姓过上的日子,别说赵峰,就是徐子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