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2章(4 / 5)

旎曼的专题报道必将铺天盖地。那个曾经美丽动人的女明星,即便在十年后的今天,也仍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当大众发现她竞是受害者时,恐怕会更加唏嘘。梁奇凯的工位前,那本心理学著作还没有收起来。“梁sir这是要转行当心理医生吗?"有同事打趣道。梁奇凯笑了笑:"原来心理学还挺有趣的。”排查还在继续。

祝晴和同事们一上午都在外奔波,为顾家的案子走访城市的各个角落。回到CID办公室时,案卷堆积如山,顾国栋、余丹翠和顾弘博的案子被摊开,等待整理。

全港都在盯着这起案子,但警方办案的流程不会因舆论而改变。走访多次,三起案子表面上看并无异常。

结案前,所有调查记录都必须归档。

新的线索被记录,又被推翻。

祝晴按照莫sir的指示,重新梳理卷宗。这曾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

顾旎曼"离世"后,面对媒体的穷追不舍,她的父母不得不带着年幼的儿子数次搬迁。

在近日来的调查中,警方罗列他们频繁变更的住址记录,无意间勾勒出顾旎曼短暂的一生。

顾父顾母都是勤勤恳恳的工厂工人。顾旎曼出生那年,恰逢父亲升任车间领班。六岁那年,弟弟出生,工厂宿舍逼仄,一家人搬了出来。最初租住在深水埗唐楼,后来辗转至太子道,在顾旎曼十岁时,随着祖父母的离世,他们终于在文华路的巷弄里拥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警方的档案里,这些搬迁记录被一一标注。其中还夹杂着一张照片,是走访顾家亲戚时,一位亲戚找到的。照片里,年仅三五岁的顾旎曼明眸皓齿,五官带着与生俱来的精致出挑。那些年,顾家与亲戚们还保持着走动。是后来随着频繁搬家,才渐渐断了联系。

在配合警方调查时,这位亲戚回忆,顾旎曼从小就是孩子群中最耀眼的存在。在儿时,她就能歌善舞,从不怯场。后来成为演员,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祝晴继续往后翻阅资料。

后面的记录显示,顾家的搬家仍在继续。只是所有地址变更的登记信息里,永远少了那个重要的名字。

“有发现。"小孙推门进来,打断她的思绪,声音里带着几分兴奋,“在霞光戏院找到疑似作案工具!”

午后的会议室,警员们个个精神抖擞,丝毫不见倦意。新证据的出现,让每个人都为之振奋。

“案发当天,戏院经理何立仁是最容易接近死者的人。"莫振邦用笔尖抵住现场照片,“本来就有旧日恩怨,这么好的机会一一不在场证明当然是不可能有的,上班时间,他就在戏院。”

徐家乐翻看员工证词:“这家戏院管理极其混乱松散,售票员经常离岗,放映员也不在放映间,就连清洁工都偷懒。整个案发时段,根本没人能替他作证。”

“至于动机,"黎叔指着昨晚的笔录,“何立仁始终坚称自己没有杀人,唯一坦白的是,周永胜当时嘲讽他′你现在混得更差了’。如果是冲动犯案,仅凭这一句话,足够作为杀人动机。"<1

“不到两个小时,人就死在戏院放映厅里,作案工具是钢丝绳。”“昨晚员工配合做的笔录提起,案发当晚经理就急着整理道具间,把固定舞台背景板的钢丝全部处理掉了。”

“但是舞台幕布还没拆。"曾咏珊抬头,“从幕布里抽出的钢丝,交给鉴证科了,正在和死者颈部的勒痕做比对。”

戏院经理何立仁仍被羁押在审讯室里。

审讯记录显示,他坚决否认杀人指控,反复强调自己妻子住院、儿子在上学,全家人都指望着他这份工作维持生计。<1“有几个凶手会痛快认罪的?"豪仔笑了一声,“不到铁证如山,他绝不会松囗。”

莫振邦说:“催一催鉴证科,尽快拿出比对结果。”会议室里,讨论声此起彼伏,又渐渐归于沉寂。警员们交换着眼神,都在思索这个案子是否真的即将画上句号。桌上散落的八卦周刊,那些夸张的标题和耸动的报道,静静地躺在角落。如今,一切终于慢慢平息下来。

确实,即便是周永胜被害一案的凶手,也很难查到十年前周永胜假死的骗局。毕竟就连警方也是费尽周折才挖出这条线索。或许十年前的殉情案和十年后的谋杀案本就不该混为一谈。最终将周永胜推向死亡的,不过是一段私人恩怨。鉴证科的比对结果还没出来,连日来的不停走访总算可以暂时告一段落。同事们紧绷多日的神经难得松懈下来,不知道是谁提议着点下午茶缓解疲惫。

“我来。"莫振邦将几张钞票拍在桌上。

莫sir总是这样,大方到连下属们都为他的钱包心疼。一时没人应声,直到翁兆麟的办公室传来一声低哼一一“今天算我的。"<1

B组警员闻言立刻欢呼起来。

至于莫sir……下周要考督察试,等莫沙展成了莫督察,要请顿更大的。楼下礼记茶餐厅效率惊人,很快送来大包小包的下午茶。豪仔伸着懒腰,将吸管戳进饮品:“不管比对结果怎么样,至少今晚能回家吃顿正经饭了。”

“闭上你的乌鸦嘴。“徐家乐斜他一眼,“要是结果比对不上,又不知道要熬多久。”

虽然案子尚未落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