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天一生水
1985年的夏末,渭北高原上的王家村已经三个月没见一滴雨了。
王军海蹲在自家玉米地头,粗糙的手指捻着一片枯黄的玉米叶,叶子在他指间碎成粉末。他抬头望天,天空蓝得刺眼,没有一丝云彩,太阳像烧红的铁饼悬在头顶,烤得人皮肤生疼。
“军海,回家吃饭了。“妻子王秀兰挺着九个月的大肚子,站在地头喊他。汗水浸透了她的碎花衬衫,贴在隆起的腹部。
军海叹了口气,拍了拍手上的碎叶渣,慢慢站起身,点上一锅烟。这片玉米地是他们家全部的希望,如今眼看就要绝收。
回家的路上,他们经过村里的老井。七八个村民排着队,每个人手里提着水桶,眼巴巴地望着井底。水位已经降到了危险的位置,每天只能限量取水。
“听说了吗?上游几个村已经开始逃荒了。“王秀兰小声说,“张德全昨天去镇上,说看见有人卖儿卖女...“
“别胡说。“王军海打断她,但眉头皱得更紧了。晚饭是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糊糊和一小碟咸菜。王军海看着妻子艰难地吞咽,心里像压了块石头。王秀兰的预产期就在这几天,可家里连个鸡蛋都拿不出来给她补身子。
“明天我去趟县里,“王军海放下碗,“看看能不能借点粮食。“
王秀兰刚要说话,突然捂住肚子,脸色煞白。“军海...我...我可能要生了...“
王军海手忙脚乱地扶住妻子,就在这时,窗外突然闪过一道刺眼的闪电,紧接着是一声震耳欲聋的雷鸣,仿佛天被劈开了一道口子。
“这...“王军海愣住了。干旱了这么久,怎么会突然打雷?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豆大的雨点已经砸了下来,噼里啪啦地打在干裂的土地上,激起一片尘土。雨越下越大,转眼间就变成了倾盆大雨。
“来不及了...孩子等不了了...“李秀兰痛苦地呻吟着,羊水已经破了。王军海一咬牙,抱起妻子冲进雨里,奔向最近的玉米地——他们家那间土坯房太小,接生婆来了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
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他们遇见了正往家跑的接生婆刘婶。看到李秀兰的情况,刘婶立刻指挥王军海:“快,去我家!“
但李秀兰已经走不动了,剧烈的阵痛让她瘫软在泥泞的路上。“不行了...就在这儿...“
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三个湿透的人影。王军海脱下自己的衣服垫在妻子身下,刘婶跪在泥水里,开始接生。
雨下得更大了,仿佛天河决堤。奇怪的是,雨水打在李秀兰身上时,似乎变得温柔了许多,像是有一层无形的屏障保护着她。
“用力!再用力!“刘婶的声音几乎被雷雨声淹没。
一道特别亮的闪电过后,一声婴儿的啼哭穿透雨幕,响亮而清澈。就在这一刻,雨突然变小了,雷声也渐渐远去,仿佛完成了某种使命。
“是个带把儿的!“刘婶用围裙擦干净婴儿身上的血水,递给虚弱的李秀兰。
王军海跪在泥水里,看着襁褓中的儿子,又抬头看看渐渐停歇的雨,突然泪流满面。“这孩子...是老天爷赐给我们的...“
第二天,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子:王军海家生了个“雨孩“,孩子一出生,干旱就结束了。村民们纷纷提着家里仅有的存粮——一把小米、几个鸡蛋、半袋面粉——来到王家道贺。
老支书王德福拄着拐杖来了,他看着熟睡中的婴儿,郑重其事地说:“这孩子不一般,得取个好名字。“
军海和秀兰对视一眼,秀兰轻声说:“就叫一水吧,王一水。他带来了水,救了咱们全村。“
王德福点点头:“好名字!一水,天一生水,保佑咱村年年风调雨顺。“
就这样,王一水成了王家村的“雨孩“,他的出生被村民们视为祥瑞,是老天爷对这片干渴土地的恩赐。
王一水满月那天,老爷子王满仓高兴的很,叫了厨子杀了猪,搭了戏台子请来唱秦腔。虽然食物简陋,但每个人都喜气洋洋——自从那场大雨后,又陆续下了几场小雨,地里的庄稼总算活过来了。最主要的是,王满仓三个女儿,一直没个男娃,这大女儿王秀兰到了适婚年龄,招了女婿高军海,改姓王,总算有了传宗接代的.
“你们家一水啊,将来肯定有大出息。“刘婶抱着小一水,笑眯眯地说,“我接生这么多年,从没见过哪个孩子出生时天象这么奇特的。“
王军海只是憨厚地笑着,李秀兰则担忧地看着儿子。作为母亲,她隐隐感到不安——儿子被赋予太多期待了,这担子对一个婴儿来说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