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主任。”门外那个年轻的技术员应声推门进来。
苏九站起身,伸出手:“赵主任,希望我们能尽快开始下一次的交流。”
赵建国也伸出手,用力握了握:“一定,一定!我期待着。”
……
苏九和林婉在小李的陪同下走出了会议室。
走在长城集团略显陈旧但依然整洁的厂区过道里,林婉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后背都有些湿了。
“苏……苏总,”她压低声音,激动得脸颊微红,“赵主任他……他好像真的很重视!”
苏九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之前的沉稳和疏离感淡去了不少,多了几分年轻人的朝气:“他当然会重视。没有人会忽视一场即将到来的技术革命,尤其是当他身处这场革命的中心地带时。”
他抬头看了看透过窗户洒进来的阳光,眯了眯眼。
今天的阳光,似乎格外明媚。
第一步,稳稳地迈出去了。
接下来,就是等待长城这艘大船,如何消化这颗重磅炸弹,然后……扬帆起航。
……
夜色如同化不开的浓墨,将整个京城都温柔地包裹起来。
招待所的窗外,只有零星几盏昏黄的路灯,在晚风中固执地摇曳着光晕,与远处隐约可见的几点楼宇灯火,共同勾勒出这个时代特有的宁静与略显单调的轮廓。
苏九站在窗前,并没有急着去洗漱休息。
房间里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烟草味,那是下午在长城集团会议室里沾染上的。
他轻轻吐出一口气,仿佛要将白天的疲惫连同那烟味一并排出体外。
脑海里,像放电影慢镜头一样,开始一帧帧回放今天与长城集团,特别是那位技术部赵建国主任会面的场景。
片刻后。
他转身走到房间里那张略显陈旧却还算干净的沙发上坐下,伸手给自己倒了一杯凉白开。
招待所的暖水瓶保温效果一般,水温已经不烫口了,正好。
他拿起桌上的笔记本,开始在心里,也在纸上,重新梳理这次选择与长城集团接触的深层逻辑。
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重生以来,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第一,生产力,毋庸置疑的刚需。
苏九在笔记本上写下“代工”两个字,后面重重地画了个圈。
没错,他看中的首先就是长城集团那在国内堪称顶尖的电子产品生产能力和品控体系。
虽然他自己的“九天科技”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甚至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在红星农机厂那边也改造了一条小型生产线,但这更多是为了技术验证和初期小批量生产。
苏九心里太清楚不过了,U盘这玩意儿一旦问世,尤其是在解决了驱动和易用性问题之后,将会以怎样摧枯拉朽的态势席卷全球市场。
国内市场或许因为电脑普及率的问题,启动会慢一些,但潜力同样巨大。
靠他那两个“小作坊”?
别开玩笑了,到时候连塞牙缝都不够。
想要快速铺开市场,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就必须借助“国家队”的力量。
长城,作为国内计算机行业的领头羊之一,无论是在生产设备、技术工人储备还是管理经验上,都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
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稳定、大批量、高质量供货的生产基地,长城是目前看来最合适的“大腿”。
想到这里,苏九不禁有些自嘲地笑了笑。
自己这重生者,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差”,但要把这信息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尤其是在这个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年代,很多时候还是得“借力打力”。
第二,标准,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战场。
他在“代工”下面,写上了“USB标准”四个字,后面打了个着重的五角星。
这才是他此行更深层次,也更具野心的目标之一。
USB接口,在这个年代,几大国际巨头还没有提出来。
作为重生者,苏九当然知道这个标准最终会一统江湖,但他更清楚,单凭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九天科技”,就算抢先拿出了成熟的产品,想要让整个行业都跟随他的接口标准,无异于痴人说梦。
“胳膊拧不过大腿啊……”苏九轻轻叹了口气。
前世USB标准的推广,那是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