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女钳工[六零]> 她真的不是化工专家吗?(一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她真的不是化工专家吗?(一更)(2 / 3)

操作这个大家伙,学日语,国内培训,国外学习,日日不懈地努力了两年。随便抽一个人出来,一指就能说出30万吨器械里随便一条管线部件的具体名字,作用,操作方法,有几个单位的操作工人能学习到这个程度?就算真是操作问题,那也是国外技术培训教错了!林巧枝也是还在新鲜感正强的时候,学过东西的都知道,0-60分提分是最快的,林巧枝在机械工业里,已经很久没有享受到过这种海绵吸水一样的快乐了,自然是尽情的施展和探索。

在这种比较笨的探索方法里,执行其实是最简单的,就是重复“投料+操作+检测”,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林巧枝尤其仔细且细心地照顾到了急冷系统。尤其是当同时进行的外部机械泄露排除之后,她就更有信心了,甚至是越做越自信。

这个项目日本人心虚,那就说明很可能不是设计本身的问题。只要技术包本身没有问题,故障又在急冷系统的范围内,最麻烦的数百甚至上千的化学反应网络,就可以基本排除了。林巧枝还把这个发现,在会议室同步给了领导们。是的,现在很多领导都暗中驻扎在燕化了,就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处理问题。

“日本方面有问题?”

林巧枝点头:“我个人是这样感觉的。”

她本身其实不是这种敏锐的人,她从小就练就了对别人情绪的钝感,否则无法如此坚定且执着地长大,但对日本方面的感觉,就属于先射箭后画靶了,她知道大概是哪一块的问题,所以对技术讨论中的驳斥会觉得更加突出且突兀。林巧枝起了个头,挑出了藏在毛线团中的线头。会议室里就立马的行动起来,还分别将技术团队、参会记录员等人分别找来一一单独询问,针对性的分析每一方说的话。带着针对性的结论去看,就真看出问题来了。日本方面绝对知道点什么,甚至很有可能收买了美国公司那个叫史考特的技术专家。

但这种事就很唯心了,只能是怀疑,毕竟人家说的都是基于事实的正常技术推测。

没有证据,任何技术推断只要符合逻辑,都是合理的。为首的领导猛地一拍桌子,发出“嘭"地一声巨响,震动摇晃的桌子显出他的怒气来,“好好好,我们就逮准这根尾巴,把他们的狐狸尾巴全揪出来!!这一声响像是打开了匣子,放出来隐忍压住的怒气。“不让他们狠狠出点血,对不起这些给咱挖的坑。”“一群知小节而无大义的东西。”

眼看着林巧枝的"笨办法”一点点实施。

前川亮太有点稳不住了,他找到安斯艾几人,提出:“这样实在是太荒唐了,我们真的就这样任由中方采纳一个外行的意见吗?”确实是业内人士,一下就戳中了美方技术团队的心坎。尽管安斯艾已经去过不少第三方国家,也见识过一些因为技术落后、见识短浅而造成的荒唐操作,但这次也实在是有点太……难以接受了。他们一群乙烯顶级专家,就这样跟着一个外行的笨办法走吗?就因为林巧枝是本国人,所以就信任她?

这就好像什么呢?

好像大学的小组合作,高手觉得自己一小时可以做完,但是老师却说这是小组作业,整个小组一起做,任务一拆分,和自己合作的人却坚持要用笨办法,慢慢悠悠,看着就让人着急,关键是这还影响到自己的成绩、学分和绩点!真是让人着急又上火。

日方当然也是表示着急和担忧的,顺带把这个焦虑,在聊天中传递给了美国人。

于是,在日方不留痕迹地“煽动"下。

林巧枝迎来了劝说。

嗯,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对中方领导施压,表示抗议,你们这是不尊重我们的技术,如果再这样下去,他们有权结束这次排查维修。另一方就来找林巧枝了,试图说服她这个“犟种”。中方领导洞若观火,游刃有余的安抚着,周旋着,甚至有点像是看戏。林巧枝就觉得有点新奇了。

为什么呢?

因为想要说服她,说服一个技术人员,讲大道理是大概率行不通的,只能谈技术。

而谈技术,就避不开聊一些内部结构和逻辑的东西。然后她又是"外行",所以为了说服她,有一些内容就必须说得要浅显易懂一些,甚至对她的防备心都略有降低。

外行嘛!

“……所以如果想要测这个裂解气保护蒸汽系统,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的办法,你不了解。"布德作为被派出来的前锋,说得都口干舌燥了。林巧枝却听着若有所思,舔了舔嘴唇:“我好像听明白了。”布德一喜。

开窍啦?

林巧枝摸着下巴:“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这里注入蒸汽,是为了降低烃分压,缩短油品停留时间,避免重质油裂解的时候,过度反应结焦?”她感觉忽然就和梦里理解的一些东西对上了。又转头问布德:“那为什么不在对流段分段注入蒸汽?这样效果岂不是更好?”

布德脸色一变,嘴巴猛地紧闭。

旁边派遣布德出来的安斯艾,本坐在一把椅子上喝咖啡,吓得一下子坐直了。

他难以置信地看布德,用英语:“伙计,你都说了些什么!!!”是让你去说服中国乔治放弃这样的笨办法,不是让你去透露裂解炉的核心机密技术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