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阻尼孔失效(加更)
这一下,在旁边等着上手帮忙的技术员,都有些惊呆了。不是,安排他们过来,难道不是需要他们协助的吗?这玩意,当初他们第一次拆下来,对着操作图纸和外文说明书,研究了又研究,都磕磕碰碰费了好些力才琢磨出怎么拆卸。他们面面相觑。
想问“这怎么做到的”,但看着眼前这个长足有几米的模块仍旧在飞快被肢解,话又咽了回去。
问什么呢?就好像他们中有人开起重机到得心应手,如鱼得水的境地,基本上工业行业各种操作型机器,看看功能键、摇两下操作杆就知道怎么开,可这怎么跟人讲呢?懂的人不用讲,不懂的人讲了也不懂,懂了也记不住,记住了也没法上手,一上手就原形毕露,所以…还是不要浪费时间呢。哒哒哒。
又是一人踩上了这个操作平台。
面面相觑的起重机技术员们立马侧身,尊敬地喊:“陆队长。”“都忙你们自己的,我就是来看看情况。“被喊作陆队长的陆八一向他们笑了笑。陆八一是起重机行业赫赫有名的操作手了,驾驶过的各型号起重机不计其数,技术高超,曾经被挖他去重型机器厂的王国伟称赞"走遍中国遇到的最好的起重机手。”
他不仅会操作,调试也是能手。
这在这个时代,也是很常见了,就像会开大卡车的同时都有一手很好的修理技术,能处理各种问题。
在起重机设备领域里,陆八一的地位也是非常高了,遇到了难度高的项目,起重设备调试遇到疑难杂症,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并且大多数时候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这次重点工程立项开工之初,项目负责人许昌华首先就想到了他,将他从第一重型设备厂请了过来。而对被抽调来维护这台起重机的年轻机修钳工和调讨钳工来说,陆八一简直就是行业里的传奇人物了。陆八一也是很享受操控大型机械的感觉的。这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就是喜欢,他第一次见到看似笨重的起重机,灵活的操作重物移动出各式各样的动作,就觉得万分着迷。于是这次听说是操作国内稀缺的,从西方引进的超大型塔式起重机,他没什么犹豫就答应接下这活。然后就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坎儿。
也不能算是坎,毕竟他是操作员,后来发现调试上有天赋,又转行做了调试钳工,通过几百上千次的反复验证来调整技术参数。机械出故障坏了,那就和他操作调试这边,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和责任了,就是心里过不去那个坎,忍不住嘀咕一句,西方的洋玩意就是麻烦。他佯若不在意地扫视四周。
这个操作平台,其实也就是清理干净的一块平整、无杂物的区域,与施工现场较混乱的碎石和泥地区分开来,以便于做大型设备的停放和检修工作。毕竟要是维护过程中,进了沙土,或者不平坦受到震动,都有可能导致许多问题和隐患。
而拆下来的模块,也不小,像是被拍扁拉长的小车,说是一个模块,但其实包含了液压缸和吊臂铰接点相关的机械结构。因为液压缸就是直接固定在吊臂的铰接点上,吊臂的升降动作依赖液压缸的伸缩,在物理结构上几乎融为一体。
这个庞大的结构在这,陆八一目光不由自主就被吸引,然后第一眼就认出了林巧枝。
不是因为看过报纸,而是上次随重型机器厂去交流会,林巧枝给他的印象真的太深刻了。
谁见过有人能在一场交流会上,游刃有余地和各个单位的技术员聊天,并且还都能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建议?
后来江南造船厂抢到了林巧枝,不仅分体研制速度比他们出成品快了小半年,甚至还成功完成了万吨水压机的突破。陆八一至今都记得当时交流会的情况,还有交流会后陆续听到江南造船厂不断传来喜报时,各方感受到的紧迫和压力。陆八一注意到,林巧枝从那堆机械框架里跨越出来,而地上,已经是拆掉的遍地部件,工工整整排列放好。
他偏头听技术员们说了几句,暗咋一下,整理了一下衣服,朝着中间走了过去,打招呼:“林工。“又自我介绍,“陆八一,刚刚的起重机就是我操作的。”因为现在有故障,但考虑到安全问题,是要尽量避免点头现象发生的,所以操作中尽量做“上升、左右移动”的操作,尽可能减少"下降”这个动作,尤其是重载下降。
这对技术操作是有一定要求的,毕竞那么大一个家伙,想控制得极其精准,难度不小。完全不做重载下降,需要很多操作一步到位,所以陆八一最近者都是亲自操作得多。
他不放心。
“嗯,能看出陆工你操作技术很不错。“林巧枝也是认出了陆八一,毕竟交流会算是她第一次主持对外大场面,第一次嘛,见到那么多同行,受到那么多赞誉,紧张和欣喜都难免,记忆总归是深刻一些的,“几乎看不到什么震荡损伤,你操作吊臂有做泄力处理吧?”
陆八一笑了一下,看她如此自如的拆卸这个模块,还能一眼看出他在吊臂点头时做过泄力处理,就知道她是有真本事了,难免真心心道:“其实专攻一行的话,还是比各行各业打游击更能发挥你的水平。你对起重机械天赋这么好,如果能一门心思做的话,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