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开辟新路
临近春节。
林巧枝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外面的热潮依旧在,但对她而言,征程漫漫,道阻且长,还远不到可以骄傲懈怠的时候。
稳稳当当地做好手头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林工。”
“林工!”
林巧枝走进车间。
一声声主动打招呼的声音,惊动了端着搪瓷茶缸,慢慢悠悠踱步进车间的余组长。
他脚步一顿。
脚尖方向一转,拐个弯就想往外溜。
林巧枝眉一扬,开口道:“余组长。”
余组长笑容一滞,“哎呀,你看我这记性,家里煤炉子门好像没关严,我得回去看看,要不然等回去煤饼都烧完了…”还没迈出两步,就被林巧枝提溜回来,“你家煤饼要真烧没了,我赔你三块煤饼的钱。”
找借口失败的余组长:“……哈哈哈那倒是不用,我哪能计较这个,就是吧,就是心疼那煤。"心疼自己啊!
要说林巧枝带他学新东西,让他这一把年纪了还能再进步进步,他心里不感激是不可能的,就是灌猪式教学是有点太生猛了,能灌得慢一点的话,他会更感激的。
又是一阵对焊接技术和指标的讨论。
还有预计年后能拿出来的,关于这款全丘陵地形拖拉机的《焊接流程与规范》
半响,余组长终于重新端上搪瓷缸,有点恍恍惚惚的走了,直到他走到自己组里,徒弟们忙上来搀,暗自眼神交流,又被林工逮住了?他们忙上来一通夸夸,什么师父最近技术大涨,什么师父可把别的班组的组长都比下去了,什么师父老当益壮、姜还是老的辣……把余组长哄得舒服得都要飘起来了。
一咬牙,得把这个好好做出来!
林巧枝一个个车间巡视过来,在年前做一些生产上的准备工作。这倒是还蛮轻松的,巡视完车间,林巧枝就会去自己的工作台,做一会儿日常工作,然后做她的正十二面体。
嗯。
准备摆在新家墙架子正中间的那一块铁料。新家属院她一直都在关注着,冬天下雪就停工了,但小楼房的主体部分已经修好,路面,种树的绿化位也都留好了。只等年后开春开工,做最后的封顶封窗之类的工序,再种上大树,第一批交付的房子,就完工了。
同时,第二批分房名额竞争也要激烈起来。相比红旗厂内部的热闹。
红旗厂周围的招待所,倒是逐渐冷清下来。那些各地陆续前来的人,也都在临近春节后逐渐离开。回北边的回北边。
考察结束的,也带着亲眼看到,亲自了解到的确切消息离开。再就是遇到与112厂类似问题的这批人。林巧枝最近工作其实很轻松了,巡视车间做熟了,搓铁是本职手艺活,日常工作都是有关拖拉机的、做起来游刃有余……唯一的挑战,可能就是在梦里学习这些前沿技术。
在给各方的答复里,她制定了一套难度评级。以步进梁式加热炉为标准,比加热炉更有把握的,是五星,类似步进梁情况的,就是四星,再往后,三星就是“也能试试看,但不保证能不能成功。”像是1星2星的评分,如果时间紧急,林巧枝还是建议别等她了,推荐找原厂家,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这种一般是和她的知识面重叠太少了。
至于怎么评的星级?当然是那几天晚上,入梦去了解的。以为她能解决一两个问题,就很了不起的众人:!!!连一向大胆,当初敢帮她放诱饵钓鱼,钓陆良这条大鱼上钩的温厂长,这次都不敢轻易有什么骚操作了。
还私底下找过林巧枝,在避人的角落小声问:“真的都有信心?这么多。”林巧枝当然是点头。
温东鸣表情碎裂的走掉了。
谢书记等一群人,尤其是队里的技术员,和林巧枝交流之后,也是一脸碎裂的离开了。
当然,离开之前,不忘和林巧枝约定好时间,年后开工。谢书记眼疾手快,为他们出现危险"点头现象”的超大型塔式起重机,抢到了顺位第一。
主要是一步快,步步快,别人都还在琢磨的时候,他已经先一步相信林巧枝的技术了。
但即使是作为第一个相信林巧枝的人,看到她后面一个个确定顺序,感觉都有信心解决的样子,谢书记也不免表情碎裂。林巧枝不碎裂。
她还挺忙、挺充实的。
她要事先研究这些前沿的机械和技术,不打无准备之仗。还要工作且带徒弟。
再就是抽空思考一下,这次过年回老家的事情。“林工,您看看我做的这个模具。“黄彩霞也是用抹布把工件擦得干干净净,表面打磨得锽明瓦亮,光可鉴人的样子。这都是林巧枝的习惯。
再小的细节都不放松,尽所有努力做到最好。“我看看。”
林巧枝接过来,先肉眼每个细节都看过一遍,又拿出游标卡尺、角尺、塞尺等测量仪器,一点点仔细测量,同时道:“平时自己检查的时候,注意复查,养成仔细复核的习惯对日后工作都是很有好处的,你看这里,这种内部要用手工扣的小角,不好上量尺,可以借助一根线,我比较习惯用一块软……”模具是生产线的源头,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