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女钳工[六零]> 向林巧枝同志学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向林巧枝同志学习(2 / 4)

浑身热乎乎的冒汗。“林同志,你看现在你们也在整地,能不能让我上手试试?"等林巧枝结束了一个大项的测试,过来旁边休息喝水,有个看着四十多的中年干部满脸堆笑地凑过来道。

林巧枝转头看他:“您是?”

“我姓赵,是从贵州那边来的。"他掏了掏随身挎包里的介绍信,递给林巧枝看,“我学农业的,后来分到县里的粮食局工作。”他很积极地道:“我也是农民出身,解放之后才有机会读的书,对农活也很擅长,这种丘陵山地的测试,让我们本地人操作一下,也能给林工你提一点实地的建议,说一些实操感受,对吧?”

这确实是很有意义的。

就算做过实地考察,但妄图用几次、几个月的时间,就将当地情况理解得像是本地居民一样透彻,那肯定是痴人说梦。林巧枝被这个理由说动。

她想了想,“这点间隙时间也不够,这样,赵同志,你回去问问看,还有没有谁愿意操作试试,或者有过操作拖拉机的经验,我安排一个时间,做一个适应性测试。”

“那可太好了!”

“就这么说定了。“赵油满一步三回头,说着可不能改的话,连忙跑了回去。听到赵油满的消息,这些已经混熟了的丘陵干部就兴奋了,“算我一个。”“老赵你可得讲义气,你刚到招待所没有空房了,是我俩挤了一晚。”“我会开拖拉机,你们可别跟我抢。”

这些人很多都是穷苦出身,解放后获得了学习的机会,他们从人民中来,又想走到人民中去。

是真心想造福一方乡里,解决家乡的实际问题。林巧枝加了半个小时的适应性测试,却没想到有这么多人,“计划只有半小时,如果按照每个人操作六分钟,走过两到三个测试段的话,也只能有五个人。”

赵油满当即道:“那就五个,剩下的咱可以往明天排不?或者等下了工,我们可以自己试试的,不用你们照看。”

林巧枝摇头:“前面那个可以,后面不行,我们的柴油都是有计划的,不配测试人员随意开,太浪费了。”

“明白、明白。”

赵油满想到这一层,也是心疼地点头,紧接着很快确定了今天的五个人。赵油满第一个坐上拖拉机。

周师傅教他简单操作,赵油满有点激动:“周师傅这个我会,这些天,光是看都看熟了!你再仔细给我讲讲怎么转弯就好。”尽管是全新的拖拉机,在操作习惯上,林巧枝没有改变太多,就好像开车,不管汽车怎么升级,但是方向盘、油门、离合、刹车的搭配,是不会有人轻易变动的。

改变用户的操作习惯,是很愚蠢的事情。

在旁边看了这么些天,赵油满还真的看得七七八八,很快就操作着小拖拉机进了测试段。

赵油满上去了,就舍不得下来了。

等到换第二个人上去的时候,他都还一副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表情。林巧枝:“赵同志。”

“来了来了!"赵油满把眼睛从小拖拉机上挪开,快步走到林巧枝跟前,说起自己操作的一些感受,还拿他哥哥赵油缸举例,手里比划着,“他平时下地干活啊,最喜欢…”

林巧枝边听边点头,偶尔在手中本子上记两笔。直到赵油满把该说的都说完了,他飞快窥了一眼四周,压低声音道:“林同志,这台拖拉机能卖给我们不?”

“那不行!“林巧枝被他这个想法惊得笔都一歪,哪有工业人把样机给卖掉的道理?

但不在一个专业领域,有一些认知确实不同,赵油满显然不了解样机的意义,仍满怀希望,言辞恳切的希望能为乡亲父老带回去这辆山地小能手。林巧枝眼看他马上就要进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状态了,也顾不上这家伙是真是假,赶紧一锤定音道:“这事我做不了主。”她也颇有几分学到温东鸣的厚脸皮,“我就是一个小小的、年轻的技术工人,哪里能做得了这个主,您说是吧?”

刚好路过的红旗厂工人:???

忍不住转头朝林巧枝看去,表情只可以用惊骇来形容。赵油满尽管觉得好像哪里有点违和的样子,但又不免觉得确实有道理,年轻人嘛,哪里来那么大的话语权?

总得领导拍板才好。

他想了想,还是瞄准了温东鸣。

显然,不止他一个人动了这个心思。原本就很忍不住了,自己亲自操作过,感受过这辆小拖拉机的好,哪里还能不对这辆拖拉机起心思?要不是拖拉机太重。

真的是恨不得抱起就跑!

猝不及防被甩了一口大锅的温东鸣:???“温厂长,这台卖给我们,你们再生产新的卖嘛!”“那不行。”

“再商量商量,你看这小拖拉机在泥地里摸爬滚打这些天,也用旧了,左右也卖不出高价,不如卖给我们?”

温东鸣头疼道:“不是这个道理,也不是我不愿意卖给你,主要是没有样机对我们后续生产也有影响的。”

“这样吗?没有样机做不了后面的拖拉机吗?不是用图纸做的吗?”灵魂三连问,如此笃定且质朴的语气,差点给温东鸣都带沟里了。他好说歹说,才把事情解释清楚。

倒不是事情特别难解释,主要是禁不住人一波波的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