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章 这事儿不能听高振东的(4k)
还有个很大的好处?果然,振东同志眼里的技术和我们掌握的就是不太一样。
高振东继续输出:“……那就是液体燃料比冲大,而且发动机是推力可调的,能够大推力让导弹加速达标之后长期小推力保持速度,对射程有好处。这也是我要把发动机改成推力可调的原因。”
果然,每一个改进都是针对性的,绝不多改一点点,这个导弹的改进充满了凑合的味道,但是细想下来,凑合得恰到好处。
“这个……好像还真挺有意思哈。能在最快时间内,获得大威力空中打击能力。而且还比较可靠,技术上也可行,突防能力也还有保证。”
“这么算下来,弹重达到2.5吨左右,就算是六爷也挂不了多少枚。”
“要挂那么多干什么?要想挂得多,直接挂改进的争先-62k不就完事了?就要挂得重,能一发就能重创万吨巨舰,那才是最好的。要我看啊,能挂2枚就够用。”
同志们不知道的是,在原本的轨迹里,类似高振东这个建议的导弹,是我们拥有的最早的可靠空中对舰打击武器,而且获得这种能力,已经是80年代中期的事情。那年头空海军的同志,可没有挑挑拣拣的资本。
而现在我们是先有了争先-62k,然后高振东才提出来改这玩意。在大大降低了紧迫感的同时,反过来倒是让同志们对这个导弹的其他性能没什么要求,就盯着射程远威力大去了。
“嗯,这个导弹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威力和最远的射程,而且价格便宜,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有很重大的意义。”
“你还别说,如果按照争先一号的现有技术水平,这个导弹的掠海飞行能力是很好的,对于敌舰的威胁非常大。”
同志们越想越觉得妙,要知道争先一号比起原本历史上的它,已经是大大降低了飞行高度的。
这个导弹要是按照高振东的要求改出来,放到80年代可能是技术不咋样,雷达反射面积大,巡航高度比争先-62k要高不少,没有末端突防措施……
但是放到现在,这是60年代,这些问题全都不是问题,甚至相对来说还非常好用。技术是否落后,那是要看年代的。
对某些工作很有紧迫感,巴不得现在就能实施的海空军和防工委,看着这个“凑合”出来的导弹却是满心欢喜,甚至他们觉得高振东的建议还是太过凑合了,不再改好一点能忍?
“振东同志,那个那个……我们的最新型的陀螺仪不往上放放?”防工委总工道。
他说的是激光陀螺仪,不久前发射的那枚带聚变弹头的战鼓三弹道导弹表明,这东西是真好用,一举将战鼓三的打击精度从打城市升级到了打指挥中心的程度,提升非常厉害,而且重量、体积,都要小巧得多,启动还忒快。
人吧,只要手上有了好东西,就巴不得哪儿哪儿都能用上,例如现在。
高振东大惊,您可真大方:“不用不用,这个导弹的精度主要靠载机雷达和弹载雷达实现,惯性导航只要大差不差就行,导弹只要飞到大致范围内,就能靠弹载雷达捕获目标。您说的那个最新型的陀螺仪实在是不便宜,而且也没必要。”
他说得很有道理,总工颇感遗憾的点点头,看来是用不上了。
只是相当一部分同志有些奇怪,这位同志怎么听起来对这种新型陀螺仪好像很了解的样子,要知道在座的绝大部分同志甚至连有这么一种陀螺仪存在,都还是刚刚才知道。至于陀螺仪的任何相关细节,更是一无所知。
“新型炸药呢?”
不是,dntf这东西现在可不兴这么用啊。而且数百kg黑混60难道还不够用?要知道争先一号的战斗部是个聚能爆破战斗部,和争先-62的半穿甲战斗部不同,壳子根本就没太重,500kg的战斗部重量,炸药占了一多半。
“太贵了,也没必要吧?”威力的确是能增加一点,但是价格可是“噌”的一声就上去了。
部队的同志却是听出来了一点不一样的意思。
“也就是说,威力的确能增加?”换新型陀螺仪他们没有坚持,是因为听起来的确没必要,那也就算了,但是装药这事儿好像听起来不太一样。
高振东老老实实点点头:“那倒是的确能增加。”
防工委总工把脑袋伸过来,小声问道:“增加多少?写给我看看。”
高振东在纸上轻轻写了一个“能量比黑混60提升20%”,撕下来递给防工委总工。
防工委总工一看就倒吸一口凉气,他知道dntf是超高能炸药,但是没想到“超”得这么厉害,高振东搞的黑混60装药可不是黑索金(rdx)占60%的意思,里面90%以上都是黑索金,已经是不折不扣的高能炸药了。
这东西比rdx还高这么多!
他把纸条传给防工委领导,领导看了也是一副牙疼的表情,然后递给一位部队的同志看了一眼,就收了起来。
部队的同志一看,眼里光芒四射:“换!换!就要这个,就要这个,贵就贵点。”
防工委领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