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被消耗掉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不只是物理过程?”
“对,我认为,耐火材料的消耗,是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双重结果。”高振东提醒道。
“化学……高总工,您说的是氧化铁?”氧化铁在高温下容易与还原剂产生反应。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炉衬的化学侵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且在高温条件下,这个情况就更加严重!”
“可是氧化镁和氧化铁之间在高温下不会直接发生反应吧?要不然就根本不敢用氧化镁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做炉衬了。”
高振东摇头笑道:“这可就不见得了,feo和mgo会形成无限固溶体,在这种情况下,以氧化镁为主要成分的炉衬是会被侵蚀的。”
无限固溶体,指两种物质在固态下以任意比例相互溶解,这种溶解没有溶解度限制。
啊?这也行?无限固溶体对相当一部分同志来说,大概相当于是闻所未闻,但是能听懂个“溶”字,等到听完高振东的解释,这才多少明白一点。而少有的能知道这个事情的,大概也没想到这头上。
“啊,高总工的提醒太及时了!feo和mgo的确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这的确应该是耐火砖被侵蚀剥离的一个原因!”feo-mgo无限固溶体系,是在30~40年代之间被发现的,略显冷门,有人好不容易才想起来。
“虽然没有经过试验,但是我可以推断,当转炉中的feo百分比上升时,对炉衬的侵蚀速度上升,这种上升,甚至可能是指数级的!”
听着高振东的大胆推断,同志们心里无比的佩服,什么叫做理论推导?这才是理论推导!
就靠着一个二三十年前才发现的无限固溶体系,就能推断出如此多的东西来。
高振东推断敢这么大胆,是因为他脑袋里面有货,所以他也不怕把同志们忽悠瘸了。
“高总工,我们回去这就组织试验,看一看到底情况有多严重!”范厂长道,他对高振东的话非常相信,所以要验证的并非“是不是”而是“多严重”。
高振东笑道:“我根据个人研究,建议你们将渣中总feo含量控制在15%以下。”
他这句话说出来,同志们就想起现在那座转炉的实际情况——相当长的时间内,渣中总feo含量是在20%。这个数字和高总工刚才预估出来的那个数字之间,绝不是一个巧合。
“说到这个,我们现在也在头疼,现在冶炼过程中搅拌能力差,化渣速度慢,熔炼过程易喷溅,渣中feo含量下不来。”范厂长也在头疼,原本以为这是个小问题,没想到可能还是个大问题。
高振东笑得更厉害了:“那简单,我看你们用的单孔氧气喷枪,你们多加几个孔嘛,改三孔喷枪!”
好嘛,该简单粗暴的时候,高总工也是很简单粗暴。
虽然单孔改三孔不仅仅是增加两个洞洞那么简单,但是总体来说这个方案充满了暴力的美感,单孔不行是吧?那我上三孔!
高振东这个建议,实际上在十多年后才被应用,效果很好,他只是提前把这方案给提出来而已。
范厂长从善如流:“嗯,这是个办法,我们回去就琢磨改进装备。”
这个倒不是盲从,而是他在脑袋里面想了想,这的确是个很不错的路子,只是细节需要试验研究。
说到这里,有同志仿佛是思索了很久,才从“无限固溶体”中走出来:“高总工,这个无限固溶体,既然是溶解,就还是物理侵蚀而不是化学侵蚀吧?”
高振东摇摇头:“不,这个现象和物理、化学都有关系,但是又不是单纯的物理或者化学反应,研究到我们这个程度的,应该知道两者之间原本的分野和定义,其实已经不合适了,这是个物理化学现象。”
还是高总工站的位置高!就是今天说的内容有些晦涩,部分同志有点儿吃不消。
说到这里,高振东补充道:“我刚才还没有说完,要说纯的化学侵蚀,也是有的,feo和炉衬中的杂质反应,是化学侵蚀,而要说最大的化学侵蚀,是镁碳砖里的碳。”
“镁碳砖里的碳不就是用来抑制氧化反应的嘛?”同志们有些不解。
高振东点点头:“没错,但是碳含量过高,也不是好事。碳在这个过程中是会被氧化脱碳的,如果碳含量过高,脱碳后就会造成炉衬材料疏松进而剥落。”
终于开始进入炉衬材料的领域了,同志们一阵激动,无论如何说,炉衬材料是改进这个事情最重要的基础。
“那这个到底怎么确定才好?”范厂长替同志们问出了一句最重要的话。
高振东站起身来:“我给你们设计一套耐火材料吧。”
他决定直接给答案,主要是材料学领域有些扯淡的是,很多时候只能靠穷举试错,所以跳过过程直接给答案,并不太会造成研究环节缺失导致同志们基础不牢的情况,毕竟等到搞下一个材料,还是得继续穷举试错。
至于可能带来一点点基础数据积累、工作经验增加之类的影响,在高振东看来都没有尽快解决钢铁产量问题来得重要。
他的话让同志们一阵恍惚,高总工不是擅长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