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虎贲郎> 第499章 两路夹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9章 两路夹击(1 / 2)

第499章 两路夹击

次日,右贤王刘去卑率义从步骑八千人抵达奢延王庭,就地休整。

第二日,荡寇将军张辽督率三千余步骑也抵达。

第三日,三百余车骑护送贾诩渡河,连夜抵达奢延王庭。

存有沙盘的密室内,贾诩身上黝黑水亮的熊裘大氅垂在地上,贾诩审视沙盘,说:“风水官对最近气候变化是什么看法?”

裴秀不假思索就说:“营中有风水官五人,都是周边老人推选而成。根据他们的推测,冬月中旬常常会有大风雪。军师难道要提前进攻?”

“等这场风雪。”

贾诩凝视沙盘:“就算消息走漏,诸胡暗中集结,一场大风雪,足以让他们裹足难行。”

裴秀去看徐晃,又看一眼刘去卑、张辽、休屠达达,徐晃点头:“我赞成军师的意见,如今不可心存侥幸,认定诸胡疏忽无备。他们若是集结一处,暗自潜伏,那大风雪降下,没有屋舍庇护,势必人畜冻伤。若是至今消息不曾泄露,多休养数日,我军吏士体力充沛,正好杀敌。”

张辽几个人也是点头表达支持态度,张辽望着沙盘也是感到安全。

作为京营禁军履历的边郡武人,张辽见过太多内部掣肘的蠢货,也听说过太多的负面例子。

现在军师贾诩握着开战大权,护军裴秀也不争权,徐晃又是出名的用兵沉稳以及勇悍,而刘去卑、休屠达达历经战争考验,就算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兵法,但也清楚打仗是一门唯物的计算题。

这反倒给了张辽很大的压力,起码徐晃,不是他能轻易超越的。

贾诩见众人同意,就说:“既然诸位同意,稍后向大司马汇报时,还请一并署名。”

徐晃露笑:“此应有之事,军师旅途劳顿,还请移步用宴。”

“不必了,老夫行军决策之际不喜油腻荤腥,喜欢清淡饮食。”

贾诩当场拒绝,目光却落在赵云的兵棋。

他很清楚大司马对这位子龙将军的重视,抛开赵云发动总攻,打胜了还好说,如果是败仗,那自己就要考虑假死脱身了。

贾诩目光继续向东,落在离石,虽然上面没有赵基的兵棋,但他清楚赵基的前锋必然已经入驻离石。

再等五天开战,大司马中军集群也就开始渡河。

这样前部攻势不顺,也能很快得到大司马的中军强力支援。

对面诸胡集群抵抗的越强烈,到时候遭遇的打击就越凶横。

甚至,乐观猜测,这一战极有可能不会出现什么诸胡集群!

如果三郡诸胡这么容易联合起来,也就不会出现卢水胡、北地胡两个集群。

虽然卢水胡、北地胡的底子都是后续东迁的诸羌,可这些羌部也不是什么名种羌,而是杂种羌,融入了匈奴人、月氏人、汉边民、鲜卑人。

内部没有名种羌,这就意味着缺乏血统高贵可以服众的家族。

贾诩太了解诸羌了,哪怕消息走漏,这些诸羌发展来的诸胡部落也不会轻易会盟、立誓消解仇恨、一致对外。

因为这些杂胡内部融入了太多的匈奴人、汉边民,这些人可没有诸羌部落那种同血同种的凝聚力,自然不可能举行一场誓言大会就轻易组成同进退的联军。

贾诩目光又挪到三郡地区,他不怎么熟悉上郡,可他了解安定郡。

他年轻时汉胡豪强、牧民春秋两季转移牧场时,牛羊马匹壅塞道路,前后相连望不见尽头。

而那个时候的他与少年伙伴骑马而行,挎剑带弓,混在牧群中高声阔论,是何等的畅意。

望着粗糙的沙盘,年轻时的记忆涌现在面前。

这才二十多年的时间,三郡就陷于诸胡之手。

贾诩观望片刻,收敛情绪对诸将说:“既然没有其他事务,就与老夫一起向大司马上报。”

“喏。”

徐晃拱手,其他人也跟着一起拱手。

贾诩是军师,哪怕大司马当面也要尊重贾诩,贾诩可以过问一切军事。

另一个军师赵岐年老精力匮乏,本身就不怎么擅长军事,所以负责与朝中公卿的往来,也有安抚关陇之士的任务。

因此目前,贾诩才是真正能行使军师大权的人。

徐晃的前部都督,裴秀的护军,包括贾逵这个督粮从事,下面人要把这些职务当真,唯独他们三个不能当真。

大司马请拜贾诩为军师,托请贾诩来前线……说到底,就是给他们三个人保驾护航的。

另一边,离石城。

赵基中军入驻时已到傍晚,道路上的积雪都已经踩踏瓷实,雪橇轻易滑行。

雪橇比车辆最大的优点就是制造简单,以及耐磨损。

正常的军用车辆,就要做好二百里大修的准备。

车辆负载越重,那损耗的周期就越短。

而冬季雪橇使用时,哪怕就是突然拐弯翻车,也能轻易修复。

雪橇的结构决定了这玩意儿很皮实,单马拉载轻型雪橇,双马拉载重型雪橇,基本不需要考虑雪橇损毁、修补。

这对军队来说,意义非凡。

离石城中,赵基进入郡守府中,他来时先一步抵达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