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443章 李奕:就问英国人麻不麻?(6K)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3章 李奕:就问英国人麻不麻?(6K)(2 / 4)

但哥尔查科夫却是并不作答。

他的目光看向了从路边走过的一队巡逻驻军。

唐军士卒穿着笔挺的军装,腰束腰带,戴着钢盔,穿着皮鞋列队从街头走过。

一股子精锐彪悍的气势扑面而来!

让人看一眼便知道,这是一支精锐。

更重要的是,这些唐军所背负的步枪,清一色的后装步枪。

唐国有这样精锐的军队驻扎边关,沙俄想要东扩,又岂是易事?

沙俄在克里米亚都不是英法的对手,如果劳师远征来到远东,岂会是唐军的对手?

哥尔查科夫的心绪可谓相当复杂。

因为,据他所知,沙皇陛下现在有了想要改革的想法。

沙皇陛下准备要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但是,改革是资金和政治威望做支撑的。

如果沙皇陛下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取得胜利,政治威望或许是有了。

可资金又该从哪里来呢?

历史上,沙俄的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实全靠爆了大清的金币。

第二次鸦片战争过后,满清全面战败,英法联军打进京城,火烧圆明园,满清高层被吓坏了。

就在这时候,刚在克里米亚被英法暴揍的老毛子站了出来,舔着个脸说要帮满清和英法斡旋。

然后,沙俄便借着这次斡旋的机会,骗着满清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搞走了中国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直接便为亚历山大二世赢得了推动改革的政治威望和资金。

可是,现在的情况却是沙俄有求于大唐,别说爆大唐的金币了,不被大唐爆就不错了。

在这种情况下,哥尔查科夫也不知道沙俄能从什麽地方得到足够的改革资金。

想着这些,哥尔查科夫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哎,国事艰难啊!」

就在这时候,一名侍从大步跑着来到哥尔查科夫面前道。

「大使阁下,唐国京城来消息了,唐国皇帝下令允许我们的使团入京。」

哥尔查科夫闻言,忍不住一拍手道。

「好!」

「快,我们这就回住所,收拾一下,准备尽快出发,赶往唐国京城。」

哥尔查科夫还不知道印度爆发大规模反英起义的事情,在他看来,如今沙俄在克里米亚那边支持的颇为费劲。

英法的攻势越来越猛烈,沙俄不知道什麽时候就会坚持不住。

他必须得尽快把大唐拉下水,获得大唐的支持才行!

……

第二日,天色刚亮。

哥尔查科夫便从住所出发,准备带队动身向关内赶去。

但他还没来得及出门,便被告知需要等一等。

漠北的车臣汗,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三英诺颜汗等也要进京觐见,大唐这边准备让他们一起同行。

哥尔查科夫闻言,没有任何的犹豫当场就答应了下来。

因为在他看来,这其实是一个好事,他可以趁机从几个大汗口中套些消息或者情报。

没必要去拒绝!

只是,当前来通知他的唐军士卒离开后,哥尔查科夫这才陷入了深思之中。

漠北诸部的大汗都要入京去觐见唐国皇帝,这岂不是说明,大唐对漠北已经完成控制了吗?

如此一来的话,沙俄再想要东扩,可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想着这些,哥尔查科夫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表情相当凝重。

很快,哥尔查科夫没等多长时间,便有人赶来告知他可以准备动身了。

旋即,哥尔查科夫便带着队伍,出了库伦,于车臣汗等人一起,往京城方向赶去。

队伍从库伦出发,一路南下。

刚开始行在漠北时,四周是肉眼可见的荒凉。

但是,当使团抵达漠南之后,四周的荒凉却是变了。

枯黄的土地,开始变成翠绿。

绿色的青草覆盖大地,空气中满是清新。

路过湖泊和溪流时,经常可以见到成群的牛羊,经常可见牧民喊着号子唱着歌纵马掠过。

和荒凉破败,人口稀少的漠北比起来,整个漠南繁华了不止一个度。

其实吧,这些牧民刚开始还对大唐的统治有些疑虑,生怕汉人皇帝会针对他们这些蒙古人。

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们也就发现了,大唐和大清其实没什麽区别。

草原上的日子依旧是该怎麽过就怎麽过!

大唐没加税,没徵兵,只是头顶的官老爷换了一批,其馀一切照旧。

大概该放牧放牧,该修庙修庙,甚至大唐和满清一样,也在帮他们修庙。

牧民的利益没有被损害,王公贵族在投降大唐后还得了一笔赏赐,算是捞了些好处。

唯一的不同,也就是清字旗换成了唐字旗。

自然,草原也就安定下来了!

在经过漠南之后,使团很快便抵达了长城沿线。

看着前方那道蜿蜒万里,将长城内外分割成两个世界的巨大城墙,哥尔查科夫眼睛里闪过一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