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家兄宋太祖> 第二百二十七章 姚恕之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七章 姚恕之死(2 / 3)

设大长秋之事,却是毕竟没有见过人,毕竟这本是汉朝时候的职位,说白了除了汉朝,历代的后权几乎都被废的差不多了,自然也就没了大长秋。

皇后的人么,他自然不能说是没兴趣,但却总觉得自家大哥这一手似乎带着很强的政治寓意,似乎在有意放开后宫干政的限制,今天只是搞个内厂,西厂,谁知道明天就会有十常侍之类的东西出来?

唐末牛李党争、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远,就又把后宫搬到前面来了,鬼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而自己在大宋的身份相当于是储君,谁问这个他也不能问,因此这么长时间了他甚至一直都在特意回避这个大长秋,今天还真是第一次见面。

当然,大嫂作为皇后肯定不能过来挨训么,有失体统,所以有什么火自然就都发在这大长秋身上来了。

还是赵光美拦住了道:“曹彬所在的东厂,位置本来就敏感,越是查人的,就越是需要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对他们,也就应该越是苛责一些,西厂和内厂成立的初衷,本就是要监控东厂的,有没有舅舅这件事,彻头彻尾的查一下东厂,我看都是很有必要的,他们难道就不是在秉公执法么?只要没有屈打成招,严刑逼供之类的事情,我看也没什么不好,嗯……两位公公,没屈打成招吧?”

“没,当然没,殿下,您就是给奴婢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对曹督主不敬啊!”

“人在何处?西厂和内厂现在用的是哪里的监牢?”

“万万不敢收监,万万不敢收监啊,臣等……只是让曹督主在家等候调查而已,绝无收监啊!”

“哦,就是软禁,是吧,那……东厂的其他人呢?查了这么久,可查出腐败蛀虫没有?”

“回殿下话,这……是有的,其中贪腐受贿之人,足有六十四人,其中有不少还是曹彬亲自委派。”

赵光美点了点头,转头又对赵匡胤道:“内厂办事,确实是糙了一点,毛躁了一点,甚至是有些过于专横了,没考虑到影响问题,肯定是有毛病的,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为了秉公执法,不能说就是大错,事实上来说,他们反而是救了曹彬。”

“救了曹彬?”

赵匡胤忍不住一愣,随即却是恍然大悟。

确实,如果曹彬不是因此事被内厂调查的话,现在这事儿肯定是一笔糊涂账。

因为到时候姚恕虽然肯定不会欺瞒朝廷故意不报,但却一定会将河堤决口的责任一股脑的全都推给曹彬和他的东厂。

他们一定会说:都是因为你曹彬,咬着我们不放,屁大点破事儿非得要调查调查再调查,从而严重耽误了咱们衙门的日常工作,导致工作出现失误,所以才导致河堤决口。

理由虽是无稽之谈,但其实未必就立不住脚,到时候朝廷怎么判,那其实就又是党派斗争的老套路了。

姚恕是赵光义的人,又是赵普所举荐,即使是自己,恐怕也不会死咬着不放,那到最后搞不好朝廷真的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稀泥的就把事情给办了,然后稀里糊涂的就给曹彬留下了一抹污点,以后这东厂再做事的时候,难免就会束手束脚。

事实上这还真是贪官污吏们规避检查最常用的手段,反贪,是一定会耽误官府的正常流程,甚至是一个地区的正常发展的,因为就算不耽误,当地的要员也一定会想方设法的耽误。

如果不是曹彬,谁知道这其中又会有多少的妥协,多少的无可奈何呢?

“大哥,我说句不该说的话,澶州今天出了这样的事,固然是澶州百姓的大不幸,但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警醒啊,就连我,也因此而大受触动啊,咱们大宋,对廉政的要求,还是不够啊。”

说着,似笑非笑地瞥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两个太监一眼道:“当然,西厂和内厂查案虽然肯定是没错,但查归查,该有的章程却必须得有,查曹彬,为什么就一定要把人给软禁了查呢?尤其是你们分明还什么证据都没有,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你们根本就不重证据,只重视领导的主观臆断,甚至你们给他做的是有罪推断啊,大哥,内廷的官员办事,难道就没有章程么?”

这却是直接冲着赵匡胤去了。

而赵匡胤则是叹息一声之后,点头道:“自然是需要章程的,只是……谁来监督他们的章程呢?”

赵光美笑着道:“我倒是觉得,应该把章程定下来,让天下人共同监察,内廷做事,除非得了宫中明旨,否则只要有半点不符合章程之事,朝廷官员都可以明确拒绝,否则,岂不是日后这些阉宦之人只要是打着为宫里办事的旗号,就可以在外面为所欲为了?我倒是觉得,涉及到东厂,尤其是曹彬这个级别的,以后……要不还是跟臣弟来透透气?”

赵匡胤愣了一下,随后,便是长久的沉默。

然后又点了点头,说好。

事情到了这一步,这案子本身,其实已经不太重要了,或者说,澶州百姓,决堤,水灾之类的问题都已经不重要了,事情再怎么严重,既然是已经发生,那确实就只是赔钱而已了。

反倒是因此事而牵扯到的权力结构的问题,才是真正的严重。

小小一个澶州,却是既牵扯到了皇亲国戚在朝中的定位,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