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面首上位指南> 第264章 一时说不出话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4章 一时说不出话来(1 / 2)

她姿态恭敬,垂着头缓慢的叙说,“儿臣躲五皇兄还来不及,怎会整他。”

“儿臣药圃铁矿开工祭祀仪式,五皇兄押了附近的村民,在门口欲行‘活人祭’。”

“儿臣足足用了一月平民愤,才不致皇族名声受损。”

“儿臣的珍宝阁的第一届拍卖会,五皇兄带侍卫兵刃,闹的场面十分不堪,儿臣颜面尽失。”

“游旭世子在秋猎场曾好心教授儿臣射箭,五皇兄以为儿臣与游旭世子关系非同一般。”

“派了一众江湖杀手绑了游旭世子,并以此威胁儿臣,要求儿臣安排与太子哥哥见面。”

“幸得游旭世子武艺高强趁机逃回来,儿臣再三请求游旭世子,他才没将此事告诉明晖侯。”

皇帝的脸色阴沉下来,原本就威严的目光中多了冷厉。

他冷哼一声,坐回龙椅,“楚乐铭向来敦厚老实,怎会做出这等事?”

他目光中带着审视,“这桩桩件件,都关乎皇室颜面,休要信口胡诌。”

他顿了顿,眼神扫向一旁的怀仁亲王,

“永朝,你年纪也不小了,该知道谨言慎行。莫要因为与你五皇兄有些小摩擦,就编造这些离谱的故事!”

即使楚乐仪预料到父皇会偏心楚乐铭,也没想到父皇连求证都不求证,就直接给她扣了一顶大帽子。

她心中冷笑,像极了病重在家的威武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太医的验证,就被定了个拒不面圣的欺君之罪。

他一字一句说的铿锵有力,是真的不知道楚乐铭是什么样子吗?

她压着怒意,拳头在袖中攥紧。

“儿臣方才说的桩桩件件,都报了官,来龙去脉皆记在惠京府尹的卷宗上,每件事,都有人证。”

“哦对了,更早以前,五皇兄还威胁过儿臣,若是不安排太子哥哥见他一面,儿臣就可能会去于兹国和亲。”

皇帝脸色骤变,朝中官员竟也知道了?!

“荒唐!传赵俭峰!让他带着卷宗来。”

“你啊!”他指着楚乐仪,“皇室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

过了多时,皇帝端坐于龙椅上,手中执着那沉甸甸的卷宗。

目光逐字逐句扫过,脸色愈发阴沉。

案件记录详实无遗,证据确凿。

桩桩件件,都昭示着楚乐铭屡屡寻衅滋事,负气斗狠。

全然不顾皇室尊严与体统。

珍宝阁那次混乱,游旭世子竟也在场。

而那桩绑架大案,至今绑匪逍遥法外,还未归案。

皇帝只觉一阵天旋地转,气血翻涌,险些晕厥。

自己一向宠溺有加、寄予厚望的爱子。

不只是痴傻的做不明白生意,将生意做到了敌国去。

而且就连平日做派,都已不像他。

念及明晖侯举足轻重,他要是知道自己儿子被他儿子绑架过,恐生祸端。

他摆了摆手,面上带着细微的厌色与不耐。

“都下去吧,嘴严实点,此事容后再议。赵俭峰留下。”

他在赵俭峰口中得知,虽然楚乐铭生出诸多事端,但太子从中斡旋了。

没让风波愈演愈烈,致使皇室蒙羞。

皇帝瘫坐在龙椅上,眼神空洞。

太子一向懂他的心思,护着楚乐铭,从没拿这些烂事跟他告过状。

而楚乐铭为了撇清自己的罪责,却始终要在太子审案期间见面,妄想拖太子下水。

念及此处,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永朝受挑衅倒在其次,明晖侯绝不能惊动。

还有他这两个儿子,孰轻孰重。

*

几日后,在宫宴上,使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陛下,吾王向来珍视与大淮的邦交情谊,如珍视沙漠中难得的清泉。”

“如今崇川关口,若能向大淮全然打开,于兹国愿倾尽全力,以更多人力物力维持其间往来,促进两国商贸繁荣,让百姓共享太平福祉。”

“只是,崇川南部现驻大淮军队,如巨石横于通途,恳请陛下念及两国长久之好,下令军队从崇川南部撤退,如此便往来无阻。”

“再者,为彰显大淮的泱泱大国风范,诚望陛下赐予于兹国两座城池。”

“希望借此缔结更紧密的纽带,让两国情谊如沙漠中的胡杨,千年不倒。此乃吾王肺腑之意,望陛下明察,成全两国的深厚邦交 。”

布沙说完条件后,静待大淮的皇帝像之前一样,表示需要考虑。

心里对自己的大王崇敬尤甚,不愧是吾主最新的命令。

既然皇帝都通过皇子与于兹国贸易来得利,说明大淮非常需要崇川这个关口。

那还有什么条件不能提?

却不想上首的人猛地一拍桌案,发出巨响。

皇帝腾地站起身,眼中似要喷出火来。

指着他沉声怒斥,“尔等简直荒谬至极!此番所言,与强盗何异?”

皇帝胸膛剧烈起伏,显然是被气得不轻,“崇川本就是我大淮疆土,军队只驻守南部,已经是给了你们面子。”

“还觊觎我大淮城池,大言不惭!这等厚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