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功,一切结束之后,白族动荡,横竖也是个不太平。”
周围的臣子们有劝阻的,有赞成叫好的,更多是观望。军中决策牵扯到立储之事,对于一根筋的武官来说就略显复杂,无法应对的游刃有余。
援兵花了三天,才开始陆续与段喜呈汇合,。他早就等的心急如焚了,整理好行装往前线跑——五行门外的守军,已经同汉军小打了一仗了。
大概因为是土著居民,段家军没有表现出对阴冷天气的反感或是不适应,狂奔的快马把五行门内弄的尘土飞扬,甚至于压根都没有注意到天色已经不正常的阴沉下来。
这一切梅卿域当然算的很准,他那时候往云初耳朵边说的悄悄话,就是:“三日后,可向天兵借雨。”
白族人从来没有在人数上具有如此压倒性的优势,所以个个都摩拳擦掌。很多人在出征之前就知道此行目的,速战速胜很重要,汉人的援军可以在几天之内就赶到,此行最最关键的,是留下纪云初的人头,而后保段喜呈周全。
段喜呈不走寻常路,平时喜欢翻阅汉人的兵法、战书,和几个心腹主将商议之下,想出谋策,打算引兵入内,再包抄剿灭。到时候纪云初就是长翅膀,也飞不出去了。
朱红的城门大开,汉军如城四下无人,果然犹豫着放慢了冲锋的速度。有一些人居然显出混乱态势,翻身下马,寻找附近可以藏身的处所,似乎是要做逃兵了。
段喜呈在不远处的山头上喜不自禁:“你们不是要引我出来吗,我出来了,你以为杀的了我?”
段喜呈一声令下的瞬间,伴随着锣鼓整天的厮杀声的,是一阵惊天的闷雷。
段家军英勇无比的冲锋陷阵,黑压压的人潮,巨浪一样翻卷着章疏领头的三千人小队伍。
小队伍仿佛瞬间失去了凝聚力,抱头鼠窜似的分裂开来,人群中忽然有汉人惊呼:“下雨啦!下啦!!”
语气中带着久旱逢甘霖的喜悦。
晦暗的山河中洒下澄澈的水滴,水滴连成雨线,越来越密,最终瓢泼的大雨倾天覆日的往下浇。
汉人们假装逃命,早就在这篇熟悉的地方找到可以遮蔽雨水的地方,白族人最引以为傲的三眼火铳被水一淋,却彻底成了大铁棍。
段喜呈也想过,雨淋之后,火药全无用武之地,三眼火铳的优势全无。但是每当思考到这个问题,能想到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就地取材,把火铳当做冷兵器使用,直接上手夯人。
这个方法以前小范围的用过,而且非常之成功。这一次,天上开始阴云密布的时候,段喜呈就打算如法炮制了。
五行门内的民居形状很独特,因为人口稠密,规划的像迷宫一样,城内街道狭窄,房檐低矮,等到军队包围上去之后,开始近身巷站,房屋就显得格外碍事。有的地方,马头都要撞上屋檐。
为了加快速度把包围圈子缩小,段军中最前面的将士不得不弃马而下,手里拿着已经成了大铁棍的火铳计划近身肉搏。
汉军早就做了准备,携带的是可以穿透盔甲的铁炮,事先寻找了遮掩处,没有淋湿,
而且汉人除了热爱制造火铳大炮,对于弓箭这种传统兵器也情有独钟,军中保留着大量技艺精湛的弓箭手。这样随机应变的冷兵器,在这时就显出长处来。
汉军这边看似乱糟糟,实际上是乱中有序。随着铁炮轰隆的响声,弓箭炮火齐发,五行门被枪林弹雨淹没,霎时间血流成河。
白族人只顾拿着野蛮的铁棍子压制乱窜的汉军,先头的几个段家心腹,因为表现过于英勇,很快成了围攻对象。无数的冷箭从四面八方射过来,那人便像刺猬一样,直挺挺的倒下来,当场壮烈牺牲。
其他冲在最前面的将领,很多也中箭身亡,段喜呈虽然有些唏嘘,却不至于惊慌失措。人数的优势让他觉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