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瑾年的种种极端手段之下,局势愈发紧张。
而就在此时,皇帝之前派人调查和原配余氏的幼子终于有了结果。
在皇帝暗卫的护送下,扶风坐在马车里。
暗卫骑在马上,靠近车窗,严肃而认真地说道:“小殿下,面圣之时,切不可直视陛下太久,需微微低头,以示尊敬。”
扶风点了点头,目光专注地倾听着。
暗卫继续叮嘱:“行礼要规范,双手抱拳,弯腰需适度,不可过深,亦不可太浅。”
扶风轻轻应道:“我记住了。”
“回答陛下的问话,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不可支支吾吾。”暗卫的语气愈发郑重。
扶风眼神坚定,回应道:“明白。”
“还有,陛下若赐座,要先谢恩,再缓缓坐下,不可有丝毫的匆忙和失礼。”
扶风再次点头,说道:“多谢你的教导,我定不会出错。”
暗卫见扶风一点就通,且态度落落大方,心中不禁多了几分赞许。
马车终于在皇宫门口缓缓停下,扶风跟随暗卫的指引朝着皇帝的寝宫走去。
皇帝在寝宫的偏殿等待着扶风,这里布置简洁而庄重,香炉中轻烟袅袅,散发着淡淡的檀香气息。
扶风踏入殿内,一眼便看到了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皇帝身着明黄色的龙袍,神色威严却又带着几分期待。
扶风按照暗卫的教导,恭敬地行礼,“参见陛下。”
皇帝微微点头,示意扶风起身,说道:“孩子,走近些,让朕好好瞧瞧。”
扶风依言向前,步伐沉稳而坚定,每一步都不疾不徐,恰到好处。
皇帝目光柔和,问道:“这些年,在外面可曾受了委屈?”
扶风垂首,神色恭谨却又带着几分从容,回答道:“回陛下,草民未曾受委屈。承蒙镇国将军悉心照顾,一切安好。”
皇帝轻叹了口气:“朕对不住你和你母亲啊。今天既然叫你来了,便是我承认的孩子,就不要自称‘草民’了。”
扶风连忙拱手,很上道地回道,目光诚挚而坚定:“陛下莫要如此说,你身负天下之重责,儿臣不敢有怨。”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朕听闻,你在镇国将军府也读了不少书,对当前太子在民间谣言一事可有什么见解?”
扶风微微一怔,心中瞬间明白这是皇帝的试探。
他定了定神,斟酌着言辞说道:“陛下,儿臣久居宫外,对宫中之事知之甚少。但儿臣以为,谣言止于智者,若太子殿下行得正坐得端,些许谣言自会不攻而破。”
皇帝目光深邃,紧紧盯着扶风,似乎想要看穿他的心思:“那若这谣言并非空穴来风呢?”
扶风深吸一口气,再次拱手道:“陛下,儿臣初归宫廷,对诸多事宜尚不熟悉,不敢妄言。但倘若真有其事,想必陛下自有圣裁,定能明辨是非,还太子殿下一个公道,也给天下一个交代。”
皇帝沉默片刻,而后缓缓说道:“你倒是谨慎。”
扶风连忙低头:“儿臣不敢在陛下跟前信口开河,唯恐有失。”
皇帝微微眯起眼睛,若有所思:“那依你之见,若太子真有过错,该当如何?”
扶风回答道:“儿臣以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若太子殿下确有过错,当按律惩处,以正朝纲。但亦需查明真相,不可冤枉了太子殿下。”
皇帝神色复杂,未置可否,只是挥了挥手:“你到现在还唤我作‘陛下’,可真是生疏了些。太子亦是你的兄长,这江山以后也是他的,天下的女人也是他的,既然如此,他倒是也没什么错,你觉得呢?”
扶风神色不变,恭敬地说道:“父皇,儿臣初归宫廷,与父兄相处时日尚短,不敢轻言是非。然儿臣深知,身为皇家子弟,当以江山社稷为重,以百姓福祉为念。若太子兄长真无过错,自当还其清白,以安民心;若确有差池,也当以国法处置,以正视听。至于天下女人,儿臣以为,真心相爱方为可贵,而非凭借权势强取豪夺。”
皇帝目光中多了几分探究,说道:“你倒是看得通透。”
扶风微微躬身,“父皇谬赞,儿臣不过是遵循本心所言。”
皇帝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扶风,朕决定让你认祖归宗,从此你便姓杭,名扶风。朕会昭告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你的身份。”
扶风内心平淡,但面色却是微微欣喜,他连忙跪地谢恩:“多谢父皇,儿臣定当不负父皇期望,为皇家尽忠,为百姓谋福。”
皇帝抬手示意他起身,接着说道:“朕会为你安排专门的师傅,教导你宫廷礼仪和治国之道。你要勤奋学习,尽快熟悉宫廷之事。”
扶风郑重应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必当刻苦努力。”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过些时日,朕会让你正式归入皇家宗室。在此之前,你要谨言慎行,莫要出了差错。”
扶风再次行礼:“儿臣明白,定当小心行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