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逆流伐清> 第一百六十章 广州战役(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章 广州战役(六)(2 / 3)

在怕是被困在老窝等死呢!”孙延龄连连摇头,也不知是感慨,还是同情。

老幕僚孟春第轻轻点头,广东战局急转直下,曾经阻挡了晋王李定国数月的坚城新会被轻取攻克,近在咫尺的广州已经失去了外围屏障。震惊于明军的战力,他也感到庆幸,那就是没有轻举妄动,并没有把明军的锋芒吸引过来。

“将军,这两万斤海盐差不多已全部出手,昆明所要的货物——”孟春第觉得该提醒一下孙延龄,形势大变,可不是之前观望拖延的时候了。

两万斤海盐,是朱永兴赊给孙延龄的,同时还有一张货物清单。沿海迁界后内地的食盐开始紧缺,川盐又因为明军的入川而无法运出。所以,孙延龄这边出手的很快,白花花的银子到手,他却没有立时去收购货物。想静观战局变化,打的竟是收钱不办事的心思。

“这个,先生觉得这买卖可以长期做下去?”孙延龄迟疑了一下,开口问道。

“属下觉得可以。”孟春第已经想得透彻。所以回答得很干脆,“将军想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指望朝廷是不太实际的。这买卖关系建立起来,又不用将军出头,赚钱是将军的,败露了也与将军无关,何乐而不为呢?据属下猜想,贵州的吴三桂怕是也在做这买卖。”

“马雄呢?”孙延龄显然更关心这个自己的宿敌。

“他没那头脑,明廷也不会看上他。”孟春第有些鄙夷地发出了冷笑。“听说梧州守将邀他入驻,不知道他会不会自己撞过去,成为明军下一个收拾的目标。”

“广州若失,明军四掠,梧州便朝不保夕。马雄这个蠢货,最好被明军收拾了,倒省了本将军的力气。”孙延龄幸灾乐祸地笑着,突然一顿,不放心地询问道:“明军会不会趁胜而来,攻打桂林?”

“应该不会。”孟春第摇了摇头,很自信地说道:“明军不入贵州。而是直接东征,与吴三桂暗通款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想留下一堵墙,让吴三桂夹在中间,以阻挡更多方向上的敌人。对桂林也应如此,只要我们不构成威胁。不轻举妄动,明军便不会把进攻的矛头转过来。属下想,明军下一个目标应该是福建,与郑家合力进攻,消灭最后一个有威胁的藩王。”

“这样一个一个地消灭。岂不是早晚要轮到咱们?”孙延龄不傻,竟然能想到这个问题。

孟春第苦笑了一下,无奈地说道:“早冲出来早被消灭,隐忍下去或会有变。吴三桂的势力多大,不也在观望等待吗?”

“是这么回事。”孙延龄点头称是,“他等咱也等,就这么点兵马,可不能白白丢了。”

……………

广州。

尚可喜在众将的陪同下,瞭望着城外明军的动静,议论着明军可能的进攻方向。

围困更严密了,一道道壕沟逐渐成形,成千上万的百姓热火朝天地挖掘着,运输着,将一道道绞索套向了广州,以及广州城内的清军。

看样子,敌人是想长期围困,这正合吾意啊!尚可喜越看越高兴,情绪一好,脸上的表情也行动起来,谈笑也是愈加自若。受到他的感染,众将也活跃起来。

“王爷,敌人想长期围困,真真是痴心妄想啊!”

“王爷,敌人想效您当年取广州之策,真是东施效颦,自取其辱啊!”

“王爷……”

一阵阵山呼海啸般的喧嚣声由远处传来,越来越近,打断了众人的谈笑。面带疑惑,尚可喜和属下都移目观瞧,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千岁,千岁,千千岁。”

“殿下千岁,千千岁。”

喧嚣的声音渐渐清晰,尚可喜的脸色也逐渐凝重,眯起了眼睛,伸手,一副“珍贵”的望远镜被亲兵递到了手中。

长有丈余的旗杆高高举起,红底黄字“岷”字令旗赫然出现在广州城外。朱永兴在马宝等人陪同下,随旗而行。

“殿下千岁,千千岁。”

“殿下千岁,千千岁。”

所过之处,士兵们端正敬礼,百姓们俯首跪拜。被皇权至上、家天下思想浸透的人们,见到身份尊贵的宗室留守、朱氏子孙出现在战场上,或是激动,或是振奋,或是茫然,或是惊愕,或是……

当然,朱永兴的出场并不是没有准备,因为这已是他来到广州的第三天。宗室留守朱氏岷王亲临战阵的消息已经被有意传播,而他带来的犒赏二十万银子也发放下去。

提前得到恩赏的不仅是士兵,还有前来助战的义民。盖着岷王印信的田地票也开始登记发放,每个义民十亩,每个士兵三十亩。这可不是免税田或者其他什么形式,就是为酬功而赐予的田地。拿着田地票,官府便会按票按数额分发田地,从此以后这田地便归于个人名下。

这是非常优厚的恩赏,从兵到民,覆盖面又广,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如果持有田地票的百姓或士兵以后选择到四川安家。则所得田地又可以翻倍。

示恩,颁赏,召见……在这一系列的提前准备后,在把广州围困得更加严密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