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82章 千古谏臣魏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2章 千古谏臣魏征(4 / 5)

李世民为其筹备嫁妆,礼数加倍于永嘉长公主,严重逾越制度。”

“魏征反对,称长幼应有所尊崇,情有浅深,但礼法不应相逾越。”

“李世民听从其言并告知了长孙皇后,皇后嘉赏其忠直谏言,赐魏征赏钱四十万,并赐予大宅。”

“一次李世民曾罢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道找机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问是谁惹怒陛下,李世民道魏征常在朝堂上羞辱他。”

“皇后退下,穿上朝服站在庭院内,李世民惊奇地问这是何故。”

“皇后道常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开明,于是祝贺陛下。”

“李世民听完之后,这才转怒为喜。”

“贞观八年,李世民想要分派大臣为巡查大使,没有得到合适人选。”

“李靖推荐魏征,李世民称魏征规劝朕的过失,一天也不能离开身边。”

“贞观十年正月,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部史书编修完成,历时八年。”

“魏征为总编修,其中《隋书》由他主要负责。”

“李世民十分欣喜对各级别进行嘉奖,魏征以总监之功,赏赐丰厚,进封郑国公。”

“魏征自认无功于国,只是凭借谏言便参于朝政,自觉惭愧,便以眼睛有疾病请辞官职。”

“李世民没有答应,知道需要魏征这样的柬臣继续辅佐。”

“贞观十年六月,魏征又二次辞官。”

“李世民仅仅允许辞去侍中减轻压力,后又提拔为知门下省事。”

“贞观十一年,有重臣病逝。”

“李世民想起用魏征补上空缺,但魏征坚决不受。”

赵祯:要是也能有魏征这样的臣子时常劝谏朕,那该有多好啊!

他望了望身后的屏风,上面书写有魏征的《十渐不克终疏》,用以警醒自己。

魏征哪怕病重,也以谏诤为已任,为匡正太宗德行推进贞观之治向前拓展。

魏征除了陪伴君侧,随时廷对之外。

还夙兴夜寐,孜孜不倦,写下了大量奏疏。

贞观十一年的时候,太宗出巡洛阳进驻昭仁宫,对地方官多有谴责。

魏征上疏《三论时政疏》,谏言隋朝因郡县形成无节制的风气导致灭亡,唐取代隋更应谨慎约束。

太宗非常吃惊,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称没有魏征是听不到这样的谏言的。

唐太宗后期生活日渐奢靡,魏征趁太宗诏五品以上官员议事之时。

提出了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并上疏《十渐不克终疏》。

指出太宗游猎纵欲、亲小人疏君子、崇尚奢华、劳役百姓等不予克制的后果,再次提醒太宗居安思危。

太宗听后深受感动并愿意改之,并将魏征的谏言做成屏风,可以天天看到警醒自己。

而他也效仿太宗,把魏征的《十渐不克终疏》做成屏风警示自己。

“贞观十七年,魏征的病情日趋严重。”

“魏征家中没有正厅,原先李世民屡次要为他营造,都被谢绝了。”

“前尚书右仆射温彦博病逝以后,家中没有正厅,灵枢就停放在侧厅里。”

“李世民得知这一情况后,才命人为之赶造了正厅,便为此唏嘘不已。”

“现在眼见魏征的病势转重,李世民为了让这位贤相寿终正寝,便用正准备建造小殿的材料给魏征建造了正厅,五天就竣工了。”

“李世民又顺从魏征所崇尚的高洁,遣派宫廷使者带着不加纹饰的屏风等家具赐给魏征。”

“魏征病势转重后,李世民更加担心,命中郎将住宿在魏家守候,以便随时沟通信息。”

“赐给魏征许多药饵、食物,宫中派出的使者不绝于道,还曾两次亲临魏宅探望。”

“第一次去时,李世民和魏征洽谈许久,十分投机,又下诏赠其被子两张。”

“第二次亲临魏宅,李世民带领太子李承乾和衡山公主。”

“魏征在床上让人给披上朝服,拖家带子见驾。”

“李世民见此潸然泪下,强忍悲伤安慰魏征,并询问魏征还有什么遗愿。”

“魏征放心不下大唐,在场的人无不唏嘘感慨。”

“贞观十七年正月十七日,李世民早朝时得知魏征去世的噩耗,时年六十四岁。”

“李世民亲临吊唁,恸哭不已,并罢朝五天,赠魏征谥号文贞。”

“李世民下诏赠其葬礼鼓乐四十人等厚葬魏征,陪葬昭陵。”

“魏征妻子裴氏称魏征平生节俭,豪华的葬礼会违背他的意愿,便只简单用布车装上魏征灵柩。”

“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撰碑文和挽歌词,特赐魏征家实封九百户。”

“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征列位第四。”

朱元璋:要是魏征知道自己死后,唐太宗把他的墓碑砸了,不知道作何感想。

魏征生前得到了唐太宗的敬重,但死后却卷入了风波。

魏征去世之后,唐太宗在朝会时对群臣说,魏征的去世如同他失去了明得失的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